说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大方地谈谈什么是
红茶的
发酵。
最终
发酵之后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叶片由绿变红;
红茶香气的主体芳香物质(浓烈的花香、果实香等)大量增加,当然滋味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综合形成了
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与
发酵密切相关的因素很多,比如温度、湿度、
发酵时间、叶质老嫩、揉捻程度等等,这是个综合的影响,不是单个因素的结果。
那我们先设定一下,默认是讲茶
原料相同、
萎凋和揉捻条件相同,并且温湿度一定的条件下,
发酵时间对
茶叶 香气、滋味的影响。
整体而言,整个
发酵过程,随着时间叶色和香气的变化大致如下:
叶色 由青绿→黄绿→黄→黄红→红黄→红→紫红→暗红色。
香气 由青气→清香→花香→果香→熟果香,之后逐渐低淡。
滋味 由刺激转向醇和,之后逐渐变得淡薄。
红茶的青草气,有可能是
发酵不到位造成的。但是并不能说所有的青草味都是
发酵时间不足造成的。
因为在前面我们说到了,影响
发酵程度的因素很多,除了时间,还有温湿度、
原料情况,以及
红茶前面的加工工序。
茶叶的
制作其实不会是一个按部就可以班的事情。影响品质形成的因素很多,而且环环相扣。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说点干货:
在
发酵过程当中,
茶叶液泡内的
多酚类、
氨基酸等物质在液胞膜受损伤之后与多酚氧化酶系充分接触,在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进行
酶促氧化。
根据汪开华、陈贞纯、屠幼英的《
发酵程度对
红茶品质的影响》,刘玉芳、杨春等的《
发酵时间对工夫
贡茶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文中提到的,
一般从
发酵开始到3.5个小时内,
发酵时间越长,
汤色逐渐加深、向明亮方向变化;香气也逐渐增加,逐渐形成高长的玫瑰香;滋味由刺激转向醇和;
叶底由花杂变得明亮。
而
发酵时间3.5~4.5小时,
汤色变深、变暗;滋味变得淡薄;
叶底变得红暗;品质下降。测其内质会发现,
茶多酚、
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含量值在4.5小时时很低。
备注3:而整个
发酵过程中,
内含物质成分的变化,大致如下。
而在上面他们的几次实验中,
红茶里的
茶黄素含量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的。而
茶红素是在开始
发酵时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但达到最高点后,又随时间增加而减少。
茶褐素是一直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