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集团积累近一个世纪的
红茶生产经验,一直传承着
滇红茶人
匠心制茶的精神,鲜叶为基础,
萎凋是前提,揉捻是关键,
发酵为中心,干燥是保证,简称
红茶初制“把五关”。
鲜叶质量,是
茶叶品质的基础,
滇红茶,以凤庆大叶种茶的鲜叶为
原料,芽叶肥硕,茸毛密集。
在鲜叶品种优良的条件下,鲜叶质量必须讲求嫩度、匀度、鲜度、净度这四个方面。
并始终以嫩度为前提,匀度为中心,鲜度为重点,同时重视净度。抓好四点是提高茶产品品质的基础。
根据市场需求,不同级别的
滇红工夫茶应采用不同标准的鲜叶。加工
滇红工夫茶的鲜叶
采摘标准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及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开叶。
滇红集团采用的鲜叶都来自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良好农业规范等相关认证的
茶园,要求芽叶完整、鲜度好、匀度高、净度好。
鲜叶
采摘下树,对鲜叶进行
萎凋,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在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
活性,使得茶
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
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消退而产生清香,并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涩。
滇红工夫红茶,不仅要具有优良的色、香、味内质,而且要求具有条索紧直、峰苗完整、色泽油润的外形。
====
萎凋的作用鲜叶从
茶树上采下以后,芽叶内含水量一般在75%左右,整个芽叶细胞内部与间隙都充满着水分,叶细胞组织张力大,弹性强,叶质脆,受到外部压力时容易成为细碎叶片。
经过
萎凋工艺处理,失去一部分水分后,叶细胞膜呈松驰皱缩状态,韧性增大,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时叶片卷曲成条不易破碎。
同时,伴随着水分的散发,使叶组织内部各种
内含物质成分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使得酶的
活性提高,促使不溶性的蛋白质、淀粉等分解,
茶多酚开始氧化,为形成
滇红茶品质打下基础,也为下一步工序打下基础。
(1)日光
萎凋是在户外有日光的自然条件下使叶子
萎凋的方法。影响因素有日光强度、摊叶厚度、匀度和
萎凋时间等。
萎凋过程要掌握“弱光
萎凋、摊叶均匀、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
(2)室内自然
萎凋是利用自然空气对流蒸发鲜叶内水分,要求室内通风透气良好,整洁卫生,避免阳光直射。
(3)
萎凋槽
萎凋是将鲜叶摊放在
萎凋槽中进行失水的过程。它可节省
萎凋车间面积和缩短
萎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
茶叶企业
红茶生产中重要的
萎凋方法。摊叶厚度因鲜叶情况而异。
摊叶
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要控制好温、湿度,要保持槽体前后部温度相对一致。鼓风1-2小时(适情况调节时间)要进行翻抖,翻抖时手势要轻,避免损伤芽叶。
揉捻
揉捻是形成红
毛茶内质外形的重要工序,通过揉捻工序的技术处理,使产品的外形条索紧直匀整,内质滋味醇厚。
揉捻的目的通过揉和捻的力的作用,将
萎凋适度的
萎凋叶细胞组织破坏,茶汁外溢附于叶面,缩小叶面积,紧卷成条,塑造成条形茶,完成物理性状的变化。
同时,使
多酚类化合物与多酚氧化酶和氧气充分接触,加剧酶的促氧化作用,继而发生一系列物质
转化,促进“
发酵”的进行。
揉捻
所以揉捻的目的,一是破坏叶细胞组织,塑造
茶叶外形,二是随着叶细胞组织被破坏,促进叶组织
内含物质的聚合及其协调变化。
揉捻的技术和要领
在揉捻环节,制茶师傅要充分掌握好揉捻技术和要领,揉捻时间要适
茶叶的嫩度,时间延长,
茶叶在揉桶内易于发热,对
叶底水色都有影响;揉速过快,芽叶断碎,条索难以完整紧结。
(1)揉捻是要根据不同机型控制好投叶量。
(2)揉捻时间要适宜,
滇红工夫茶要求揉捻充分,揉捻时间较长,全程揉捻时间约为60min~90min。
(3)揉捻过程中加压要看茶加减,嫩叶轻压,老叶适当重压,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
原理是利用空气中的氧和多酚氧化酶的
活性,促进
多酚类化合物发生深刻的氧化与缩合,并随之引起其他生化成分的变化,综合形成
红茶的特有品质。
发酵一般在专用
发酵箱中完成,
发酵箱的规格为高15cm、宽 60cm、长80cm,盛叶量视
原料老嫩而异,细嫩
原料摊叶厚度l0cm~12cm,较粗老的
原料12cm~15cm,盖上湿布,每间隔25分钟~30分钟翻动1次,一般经过3小时~7小时即可完成。揉捻较轻的高级
滇红工夫茶发酵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发酵程度主要通过对颜色和气味的感官判断来把控,
发酵适度的标准就是:叶色呈黄红色或新铜色,青草气消失,发出花果香。
干燥
干燥俗称
烘干,是红
毛茶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分手工烘焙和机械烘焙两种。
即便前期鲜叶的品质水平高,
萎凋、揉捻、
发酵技术处理得当,但若最后一步
烘干处理不好,轻则降低品质,重则造成劣质产品的出现,前功尽弃。因此,把
烘干工艺也是提高
毛茶品质的保证。
干燥
干燥是利用高温迅速蒸发水分,破坏酶的
活性,迫使“
发酵”
酶促氧化的终止,使
萎凋、揉捻,
发酵,所形成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特别是
发酵所形成的良好的品质变化固定下来;
在抑制酶的
活性的同时,促进
内含物的热化学变化,发展
茶叶香气和滋味。蒸发叶内水分也使茶条体积缩小,固定其外形,便于储藏和运输。
毛火亦称“初干”、“初烘”,经毛火后的
茶叶含水率应在18%~25%,干湿均匀,无烟焦现象。
足火亦称“复烘”,毛火叶进一步干燥,用于各类茶初制的第二次(最后一次)干燥作业。足火的作用在于使
茶叶充分干燥;经足火后
茶叶含水率应低于7%,无烟焦异昧。
为了获得良好的制茶品质,干燥是要合理控制温度、叶量(摊叶厚度)、时间、翻叶次数(手烘)、转速、风量等
工艺参数,不能马虎。因此在
烘干过程中,技术人员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能熟练掌控好“
烘干机”。
毛茶完成足火
烘干后,
毛茶生产即告结束,再经定级加工精制成以下各类成
品茶,再进一步推出市场。
红茶制作过程繁琐考究,采茶、
萎凋、揉捻、
发酵、干燥这五关中,关关要相连,环环需要相扣,各
工艺都互相衔接,互相联系,互相结合,互相影响的整体。
只有关关都把握好,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把握不好其中一关,就会影响其他四关,造成品质低次,甚至出现劣质产品或废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