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起源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
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宋代已有,但是当时白茶是指由一种叫白茶茶树品种制成的白茶,其制法与绿茶制法大体相同。
直到明代以“日晒”为主的白茶制作方法开始出现。
白茶早先由福鼎创作于清嘉庆元年,也有一说白茶是在19世纪50—60年代创制的。
白茶主要产区
白茶的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
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干燥
烘干(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晒干、阴干
白茶的主要分类
由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来区分
采用一芽一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贡眉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叶面偏小,色泽灰绿,茶梗长而细,毫心多而肥壮,汤色浅橙黄色
寿眉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叶片阔大,色泽黄绿带红,茶梗粗厚,毫心稀露,被戏称为“粗茶婆”,汤色橙黄色
新工艺白茶
新工艺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
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不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
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