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知识篇
时间:2022-02-18来源:时间茶堂 作者:疯子浏览:
次
白茶主要产区: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云南景谷,月光白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白茶的工艺制作出来的,主要以景谷大白茶为原料,也有使用景迈、临沧等地的原料。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
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
茶山。”
陈橼教授在《
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
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
白茶”品种。
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有的学者认为
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
他发表的《关于
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
白茶的出现早于
绿茶。
白茶早先由福鼎创作于清嘉庆元年,也有一说
白茶是在19世纪50—60年代创制的。
白茶的
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
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
萎凋。
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
烘干即可。由于
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
萎凋、复式
萎凋或加温
萎凋。当
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
萎凋和复式
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干燥
烘干(初烘:
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晒干、阴干
采用单芽,简称银针,又叫
白毫,因其
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
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
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采用一芽一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
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白牡丹是采自大
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
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贡眉
以群体种
茶树品种的嫩梢为
原料,叶面偏小,色泽灰绿,
茶梗长而细,毫心多而肥壮,
汤色浅橙黄色
寿眉
以大
白茶、水仙或群体种
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
原料,叶片阔大,色泽黄绿带红,
茶梗粗厚,毫心稀露,被戏称为“粗茶婆”,
汤色橙黄色
新
工艺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
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
汤色味似
绿茶但无清香,似
红茶不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
其
制作工艺为:
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