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红茶的出口历史

时间:2018-06-01 14:36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我国红茶的崛起,始于道光末年,在咸同时形成高潮,至光绪中期起,由极盛又突然转入了中衰。这一点,同治湖南《平江县志》的记载说得很清楚。其称: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①平江一县每年出口的红茶就达数十万金,这不能说是一个小数字。鸦片
 
 
    我国红茶的崛起,始于道光末年,在咸同时形成高潮,至光绪中期起,由极盛又突然转入了中衰。这一点,同治湖南《平江县志》的记载说得很清楚。其称:“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①平江一县每年出口的红茶就达“数十万金”,这不能说是一个小数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接受增设口岸和外国人可以在我国内地“自由经商”的条件,茶叶主要是红在这一时期的出口,急剧发展了起来。茶叶大多种植和生长在山区,要发展种茶,首先要解决山区的劳力和粮食问题。
    这一点,同治《平江县志》的编纂在按语中指出,平江山多田少,入清以后人口滋繁,虽丰年粮食犹不敷民食,至乾隆初,该邑引种番薯以后,才稍稍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一点,不只是平江,也是其时我国南方各山区得以有较大开发和能够风起竞相发展种茶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关于引种山芋对清中期茶园畸型发展的支撑作用,这在解放前甚至五六十年代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温州人的老茶园中,还能看到这种遗存。他们的茶园和当地土著种茶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茶树和山芋间作。宜兴、长兴一带,只要也只有温州人居住的村落,才有这种茶薯间作的茶园。他们的先民,不少就是乾嘉以后从温州来的棚户,起初是摇小船春来秋去,后来部分定居了下来,他们开始从浙江东南沿海举家来浙西北山区垦荒,与掌握适于山区栽种的高产作物山芋,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再回到平江说,同治《平江县志》对当时茶业发展的情况记称:“近岁红茶盛行,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茶市方殷。贫家妇女相率入市拣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之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①这里“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一句,很可玩味。
    为什么过去山谷里种植山芋的地方“悉以种茶”?因为这一带由山芋解决了粮食问题,开垦有基础,人口也较多。“悉以种茶”,不等于就不种山芋只种茶,但无疑也会压缩一部分山芋面积,粮食何来?售茶后从外地输入粮食。所以,咸同年间我国茶业的大发展,不但其本上是一种商品性发展,而且其发展起来后,进一步对山区和附近平原城镇的商品生产及商品经济,也有较大的促进。
  关于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茶业因红茶出口的剧增急剧发展起来的记载,不只《平江县志》,在其他产茶各省特别是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的有关方志,的确是随处可见。举例来说,如同治五年《崇阳县志》载:“道光季年,粤商买茶,其制采细叶暴日中揉之,不用火炒,雨天用炭烘干,收者碎成末,贮以枫柳木作箱,内包锡皮,往外洋卖之,名红茶。”
    ①同治六年《鹤峰州志》载:茶叶“现生产更饶,咸丰甲寅(1854)年,高炳之同众公议,遂创首请示设栈,多方经营,由是远客鳞集,城乡悉食其利,而财源渐开矣。”
    ②是州光绪续志也载:“红茶,邑自丙子(1876)年广商林紫宸来州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州中瘠土,赖此为生计焉。”
    ③再如同治《安化县志》也载:入清以后,茶业日兴,西北茶商远至,咸丰间,因太平天国革命军兴影响,“阛客裹足,茶中滞者数年”,茶商转至湖北通山,后来战火波及通山,“通山茶亦梗,缘此估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收买畅行西洋等处,称曰广庄,盖东粤商也。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封箱,客有冒称武夷以求售者;孰知清香厚味,安化固十倍武夷,以致西洋等处无安化字号不买。”
    ④同治初,战争平息以后,西北茶商亦踵至,黑茶也和红茶一样又较快发展起来。类似的记载还很多。所有这些史料都一致说明,在咸同和光绪初年,我国南方不少山区,因茶的出口贸易的迫需,各地茶叶生产,或由茶商设庄收买,或由制造红茶的技工交叉相传,如福建、广东的茶农至江西,江西的茶工至湖南、湖北教制红茶,结果在这一时期,确实出现了一个茶叶特别是红茶生产的飞跃发展阶段。说形象一些,这也许是我国传统茶业在国外近代茶业兴起之前的一段回光返照吧。
    更多红茶资讯,请关注我的微博:喝红茶,养其胃。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期茶 茶树 茶叶 茶园 茶农 茶商 烘干 黑茶 老茶 红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伊朗种茶的历史
伊朗种茶的历史
乌龙茶的神秘历史
乌龙茶的神秘历史
中国茶馆的历史更迭?
中国茶馆的历史更迭?
德宏普洱茶区的历史发展
德宏普洱茶区的历史发展
南峤山普洱茶区的历史
南峤山普洱茶区的历史
普洱茶产地历史
普洱茶产地历史
日本铁壶堂号及历史脉络
日本铁壶堂号及历史脉络
历史上的女儿茶
历史上的女儿茶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
乌龙茶与紫砂壶历史的巧合
乌龙茶与紫砂壶历史的巧合
以茶代酒的历史典故
以茶代酒的历史典故
拥有最悠久历史的茶杯
拥有最悠久历史的茶杯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