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位于我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茶区,主产区位于五指山群叠嶂,林木郁苍,常年云雾缭绕的山坡地带。这里茶园海拔一般在500至1100米之间,年降雨量2500毫米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成土母质为砂性岩风化而成,土壤总孔隙度为55%以上,砂性重而土层深厚,呈微酸性,受人类干预少,呈自然生态环境,矿质营养元素全而容量大,供应强度高,持续性好,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海南茶树生长旺盛,萌芽轮次多而采摘期长。当大部分茶区的茶芽处于休眠状态时,海南茶园的茶树正生机勃勃的生长着。
人们对海南产茶尤其是生产品质甚佳的红茶似乎比较陌生。其实海南产茶历史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绍圣四年(1097-1100)苏轼被贬官而入琼(即海南)居住思念,曾留下“海南多荒田,俗以贸易为业……”明朝正德年间《琼台志—土产》中关于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当地黎族族人采集野茶(俗称水满茶,因生长在五指山的水满村一带而得名,水满在黎语中是古老和至高无上的意思)”,海南茶人李达明先生对野生茶树的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调查。在五指山、大黄岭等地均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分布,并在五指山南的保亭县发现一棵粗三人合抱,直立主干高10米,树冠高达25米的野生大茶树,这与史料记载完全可以互相印证。
海南红茶的茶树品种为海南大叶种和云南大叶种,经对茶树进行DNA的增扩普与遗传上的杂合性和表现性上多态性进行研究,证实了海南大叶种是由云南西南部和四川南部为茶树起源中心的野生大叶茶向南迁移,并逐步适应演变进化而来,是我国第二、三代茶树,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海南从云南省临沧等地区引种了10多万亩云南大叶种茶树,形成了以安定县黄竹镇的南海农场,保亭县白沙农场等五大国有农场为主体的农垦茶产业基地,并引进了CTC红碎茶叶加工成套设备,产品远销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同时还生产高档的海南工夫红茶。由于海南茶区地靠近热带,茶叶产量高。品质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海南茶叶主要为红碎茶,以一芽二叶(或三叶)发展为采摘标准。以加工CTC红茶为主,“CTC”红碎茶是指揉切工序采用CTC切茶机切碎制成的红碎茶,“CTC”即为切、撕、拉(Crushing、Tearing、Curling)的缩写,外形颗粒圆结,即使是末茶也呈沙粒状,色泽棕红,汤色红亮,香气新鲜高锐,滋味浓爽,叶底红亮。浓强鲜的滋味富于刺激性,添加牛奶后呈姜黄、味活,深受国内外饮用者喜爱。
海南以“新中国五大茶场”之一的安定县黄竹镇南海茶场为核心的国蒙茶场年均出口5000余吨。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的“远航”商标曾经的辉煌伴随海南红茶(红碎茶)饮誉世界。近十年来,海南茶业科技工作者顺应市场的需求,经多年的实验研究,试制成功海南顶级工夫红茶—金鼎红,笔者在海南期间有幸和该茶的主要研制者李达明先生就此茶创制进行了交流,深感研制不易,品质之优令我难忘。一是海南茶区属热带茶园,日照长,温度高,茶芽的出芽生长速度很快,往往是早上尚未吐叶,傍晚已是幼叶初展,所以,热带茶区在海南工夫红茶(金鼎红)问世以前,未见热带茶园单芽红茶的实样和报道。这是茶树芽叶生长的客观规律形成的;二是大叶种茶芽叶肥壮,生长又快,要制成工夫红茶,揉捻整形在技术上难度甚大。针对技术上的难题,李达明和同事们采用先采摘再剥叶筛选的办法,得到待加工鲜叶匀、整、齐、嫩的标准,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试验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加工综合技术,这才是海南工夫红茶(金鼎红)面世的由来。金鼎红问世来,以其独特的高雅品质,在全国最高权威的《中茶杯》评比屡获金奖。金鼎红以单芽(或一芽一叶)精制而成,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外形肥硕紧实,金豪显露和香高味浓,汤色鲜红,品质独具。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