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青茶的介绍

时间:2018-06-21 13:42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青茶,亦称乌龙茶,半发酵茶,发酵度为30--60m,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
 
 
    青,亦称乌龙茶半发酵茶发酵度为30--60m,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 ----“乌龙茶”。 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
    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亚类。
    “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是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要求,它的外形除了少数地区,所产的茶,它的外形几乎都作成球形茶或更甚者作成珠茶。这都归究消费大众误以为乌龙茶外形愈美品质愈好所致。其实尽管茶叶的外观再美,一经开水冲泡后,同样是舒展开来,品茶最重要的是闻其香、品其味,只求外观的美,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尽管如此乌龙茶的外形也不能太离谱,外形要呈自然弯曲、条索紧结、整体颜色墨绿鲜艳。
    由于制作方法雷同,不同名称的乌龙茶所表现出来的香气、滋味也会大同小异,一般消费大众很难区别。乌龙茶内质的要求为:茶汤色金黄明亮清澈有油光;香气因制作不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花香或熟果香,香气以高扬细长纯正为佳。滋味甘醇厚重滑口,不苦涩为佳。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制作方法 半发酵茶 采摘标准 大茶类 发酵茶 乌龙茶 茶树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店经营之道:掌握丰富的茶
茶叶店经营之道:掌握丰富的茶
茶叶店经营之道:创造优雅的环
茶叶店经营之道:创造优雅的环
茶叶店经营之道:加强服务意识
茶叶店经营之道:加强服务意识
茶叶店经营之道:注重进货和库
茶叶店经营之道:注重进货和库
刺五加茶有哪些好处
刺五加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店客服:发自内心的微笑
茶叶店客服:发自内心的微笑
女性多喝麦茶更养颜
女性多喝麦茶更养颜
茶叶店客服:排除烦恼
茶叶店客服:排除烦恼
茶叶店客服:要与顾客有感情上
茶叶店客服:要与顾客有感情上
冬季宜饮热性茶
冬季宜饮热性茶
2014年4月云南各地普洱茶毛料
2014年4月云南各地普洱茶毛料
茶叶店经营误区:守店经营的错
茶叶店经营误区:守店经营的错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