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工夫红茶:
祁红工夫
祁门红茶品质超群,被誉为“群芳最”,这与祁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分不开的,土地肥沃,腐殖质含量较高,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祁红”特殊的芳香厚味。
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因采制时期不同,其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滇红工夫“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风庆、云县、昌宁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黄。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闽红工夫
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拓荣、寿宁、周 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泽鲜亮,条形秀丽。
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属于小叶种红茶。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白琳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油亮,冲泡后香气鲜纯有毫香,滋味清鲜甜和;汤色浅亮;叶底鲜红带黄,经久耐冲泡。
川红工夫
因宜宾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拥有独特的气候特点,温、光、水、气条件良好,因此川红具有开采早、芽嫩匀齐、品质好的突出特性和优异品质。
宜红工夫
宜红工夫产于鄂西山区宜昌、恩施两地区。邻近的湘西石门、桑植、慈利等县亦有部分生产。
湘红工夫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