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从来是清纯的。福鼎的白茶,从清纯地里走来,在清纯人手里酿制,最后泡出清纯的香味,在广阔的时空里久久飞扬……
从清纯地里走来
相传,在远古的尧帝时代,太姥山下有个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避至清纯的太姥山中。这女子叫蓝姑,心地善良,乐善好施。这年正遇麻疹流行,山下人成群结队上山寻药,但都徒劳无果,病魔残忍的夺走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蓝姑闻讯,心急如火。夜里,蓝姑梦见南极仙翁。仙翁托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白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蓝姑醒来,立即趁月色去攀登鸿雪洞顶。蓝姑爬上垒垒的岩石,穿过丛生的杂草和遍布的荆棘,终于发现榛莽中那一株与众不同、婷婷玉立的小树。蓝姑很高兴,这棵小树正是白茶。她迫不及待地将树上的绿叶采下,装进揽身裙兜里。白茶战胜了麻疹恶魔,救活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于是,蓝姑领着大家广种白茶。当白茶布满山坡后,蓝姑竟得道成仙。
神话故事很动人,那只是虚幻的。其实,福鼎早就有白茶,那是因为福鼎这一片清纯的山地,适合出产白茶。太姥山景境,更是一派清纯,清纯的白茶,就爱长在这样清纯的山里。
在清纯人手里晒制
白茶长在高山上,要成为优质食品,还得下精细工夫去培育。说是在距今150多年前的福鼎柏柳乡竹栏头村(今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有位叫陈焕的人,是他把山里的白茶种进行移植再精心培育,后又经几代人的努力,才育成了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历史记住了福鼎几次白茶的大变革,优质的白茶一直是在一代代清纯人的手里,晒制而成的,于是种种荣誉也随之而来。
1951年,翠郊乡村茶民雷成回率先成立了茶叶互助组,不久,全县各乡村纷纷仿效成立互助组;1954年秋,茶民郑秀娥、蒋德荣等在玉塘农场(翁江茶场前身)茶叶短穗扦插育苗成功;1956年秋,白琳翁江村王花屿村开始利用短穗扦插培育福鼎大白茶、福鼎白毫茶种苗;1958年,在一些茶农骨干的倡导下,福鼎在翁江率先成立县级茶场……这一页页酿制精茶的历史,都是在一批批清纯人手上写下的。
在福鼎,翁江人正是福鼎白茶晒制的高手。
翁江,也叫翁潭,是福鼎白琳镇第一大行政村。巧的是,村名“翁”字竟也带有“白”之意味。村境很清纯,坐落在古福鼎十五都。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是虎头山,水是内海湾,交通便捷,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皆贯穿村之东西,仅茶园就达580多亩。这里人掌握着具有悠久历史的制晒白茶技艺,茶农因制作白茶而增收,茶商们也因买卖白茶而发财。
清纯的香味在时空里飞扬
红茶,泡出的水是橙色的;绿茶,泡出的水是绿色的;唯有白茶泡出的水是清纯的,清纯中散发出阵阵清香。
福鼎白茶清纯的香,在海内外名声大噪,而且古今不变。民国时期,白琳镇白茶的发展,引起了国内茶界知名人士的关注。民国廿五年(1936年),上海茶叶产地检验监理处在白琳设立办事处,专门检验白琳镇生产的白茶和其他茶叶。民国廿九年(1940年),茶学家、茶树栽培学科奠基人庄晚芳在白琳委托茶商梅伯珍筹办示范茶厂。更有趣的是,1958年,英女王派人写信到“福建省白琳市”询问茶叶情况,因为福鼎白茶好,女王误把白琳当成了“市”。至今,白琳镇上还流传着英女王非白琳茶不喝的传说。1990年,白琳茶厂出品的新工艺白茶获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1年,白琳茶厂出品的“玉琳”牌“白牡丹”白茶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9年,福鼎白茶荣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福鼎白茶(太姥银针)入“世博十大名茶”……
目前,福鼎市已推出无公害茶园20多万亩,建立了面积达3.8万亩的有机茶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是福建省最早实施、推广有机茶园、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县(市),也是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县(市)。在如此大好形势的推动下,福鼎白茶,声誉更高,前景更好。而“福鼎白茶,来自大自然的问候”、“天然本色,自然出色”之类的赞誉,也是各地茶友对福鼎白茶的认可。
我相信,未来福鼎白茶清纯的香味会传播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