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
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 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 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
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一、温碗
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
二、调膏(这是中国古人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日本茶道中没有这个程序。)
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几克)的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
三、点茶
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