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宋代乌龙茶就已是贡品
苏轼(1037-1101年)在他的《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这里的武夷茶即是乌龙茶的鼻祖,可见,早在宋代,武夷茶已经作为贡品。后来到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九曲溪的第四曲溪边设置御茶园,制龙团五千饼单独入贡,至此武夷茶名声日渐扩大,盛极一时。
在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里,也有关于乌龙茶的记载: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后改为中国武夷茶,于是,乌龙茶风靡到了海外。而中国茶叶网这一记载,与《安溪茶歌》里"西洋番舶岁来贾"的描述,也正好符合。
乌龙茶果然出于乌龙
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遐想,乌龙茶也不例外。关于它名字的由来,能找到很多个版本各异的传说。有说因地名而名,也有说是以茶树品种命名;有和龙太子扯上关系的,也有和英雄好汉搭点边的;有说是弄巧成拙,也有说是出自老百姓的集体智慧。
其中有一段听起来比较有意思,说是几百年前在安溪西洋乡南岩村,有一名为"龙"的青年,以种茶、狩猎为生。因为浑身黝黑,村民都喊他"乌龙"。一日,乌龙上山采茶,晌午回家时在路上捕到一只山獐。到家后,因为忙着宰杀山獐,忘了制茶,直到第二天清早才发现搁置了一晚上的茶叶。乌龙赶紧动手炒制,没想到,这看似已凋萎的茶叶冲泡后,竟然甘香异常。他细心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茶叶在篓中,经过一路奔跑颠簸,是"摇青",之后放了一夜,是"凉青",所以最后出来的茶叶才会如此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