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潮人饮茶的历史

时间:2019-10-29 14:59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潮人饮茶的历史 从潮人。识茶、种茶,惟断潮人。饮茶。 潮人对于茶的认识,经历了启蒙、普及、提高再普及三个阶段。 位于岭东的潮州地域,与岭南韶州(东昌、仁化、南雄等)不同,岭东不属于茶树自然分布区,近代的地方群体品种,如丰顺乌图茶,大埔石筒茶,平远锅三茶,
普洱茶
 
   潮人饮茶的历史
   从潮人。识、种,惟断潮人。饮茶
   潮人对于茶的认识,经历了启蒙、普及、提高再普及三个阶段。
   位于岭东的潮州地域,与岭南韶州(东昌、仁化、南雄等)不同,岭东不属于茶树自然分布区,近代的地方群体品种,如丰顺乌图茶,大埔石筒茶,平远锅三茶,均带有“北种南引”的印记:叶小,抗寒,味薄。海阳(潮安)、饶平的栽培种则带有“闽种西迁”的印记。叶大,小乔木,味厚,耐寒性一般。茶树人工传播往往是与人口迁移同步的,潮地引人茶种,早期可能源于宋代中后期(13世纪中期),所以潮人识茶相对较晚,是自然条件使然。潮人“识茶”的“启蒙”阶段。即由宋代至明代初期,由闽人移潮和人仕潮州的官宦阶层推动的。
   茶树引种,以饶平一县最为突出。许州《广东茶叶》1987.10)调查饶平待诏山下林姓族谱,林姓家族是在宋代淳拓年间(1250年)从福建福清迁入的,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从福建引人“黄茶”(武夷茶?)种于沙米坝,此前,己有当地“土人”在待诏山种茶。又据饶平柏峻乡刘姓族谱第六代 (1684)后从台湾带回乌龙茶种籽种于柏峻。又据《饶平茶叶志》(1988,末刊稿)资料,从19世纪下半叶至加世纪,仅饶平一地,从福建引进的品种,达16个之多。
   这里,存在一个疑案,就是位于凤凰山“凤凰水仙”的来源,潮人认为是本地种,福建人认为来自福建某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拿出有力证据。但无论如何,“凤凰水仙”这个群体,确是一个“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许多“单丛”,对潮汕茶叶贡献殊大,对“潮州工夫茶”,更是“锦上添花”。 
   16世纪初期至、9世纪的200多年间,是潮人“识茶”的普及期,表现之一是出产茶叶,见之方志记载产地的如下:
   桑浦山:1535年《广东通志》初稿,1602年《广东通志》
   待诏山:1684年《潮州府志》,686年饶平县志大1709年《潮州府志》,1730年《海阳县志》
   凤凰山:1686年、1935年《饶平县志儿1709年《潮州府志》,1902年《海阳县志》
   惠来县:1687年,1730年《惠来县志》
   丰顺县:1746年,1943年《丰顺县志》
   揭阳县:1741年,1779年《揭阳县志》1890年《揭阳县续志》
   上列,即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桑浦山有茶”为已知最早记录,但后期似已销声匿迹。
   自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至清末,潮州各县有记录的茶名有:
   待诏山茶,亦名细茶、细黄茶,产饶平。
   苦茶,产大埔、丰顺。
   土茶,亦名炒子茶,产揭阳。
   鸟喙茶,产凤凰乌炭。
   潮地产茶获得最好评价的凤凰山岛缘茶。谓:“凤凰山有峰,曰乌岽,产鸟缘茶,其香能清肺脯(清光绪二十八年《海阳县志》)”。
   潮地茶产和流遮的记载,还见之茶税的记录: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川清会典》有一段潮州广济桥茶税的记载:“潮州府厂济桥,每百斤细茶税一钱,粗茶税一分五厘,苦茶税九里,汇大桥税内。”这段记载说明有“细茶”、“粗茶”、“苦茶”三种。
   约1780年,清代嵇璜等撰《清朝通典》也有类似记录:“潮州广济桥,每粗茶百斤,税银五分,细茶百斤,三钱四分,汇人桥税内报解。”“粗茶”是什么茶?是否是早期“乌龙茶”?是外茶输人还是自产?留待考。
   1864年,清同治三年(1864)《广东通志》重刻本引述吴震芳《岭南杂记》(1705年前后),有关于潮州灯节表演采茶歌的一段描述: 潮州灯节……采茶歌尤为妙丽……饰姣童为采茶女……有曰,“二月来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大姐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来茶人。”这“采茶歌”,是反映当地的茶产现实?还是作为娱乐从外地引入? 从语气分析似是引入的,这里,权作为一种潮人“颂茶”的“娱乐”吧!
   潮地产茶的“提高普及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峰。其表现是
   ①清末至民国末期形成茶产名区:
   凤凰名茶区--凤凰单挝
   新塘深坑名茶区(待诏山)--深坑单丛
   石鼓坪名茶区--石鼓坪乌龙
   西岩名茶区--小叶乌龙,色种
   岭头名茶区--奇兰
   ②1986-1999年,形成现代名茶区:
   凤凰茶区--各式高香单秘
   石鼓坪--石鼓坪乌龙
   坪溪岭头--岭头单丛
   现代潮汕名茶品类,琳琅满目,岭头单丛,凤凰单丛中的黄枝香、蜜兰香、八仙过海、玉兰香、桂花香等,均为乌龙茶中的妓妓者。
   潮人饮茶习俗的形成,早期可能有三个途径:一是外籍特别是江南、闽省诸地人员大仕潮州;二是宋元时代闽人迁潮;三是潮人到福建贩茶人潮。
   据黄挺考述,潮州市金山南麓,残留着一处宋代摩岩石刻,刻着北宋〔1012〕知州王汉的《金城山诗》,其中有句云:“茶灶香龛平。”引述潮州名士吴复古赠送建茶给苏东坡,苏有书《答子野》以示道谢。“茶灶香宴平”是拟景抑或烹茶,不得而知。宋朱熹好茶,游武夷也有《茶灶》诗:“仙翁遗石灶,茶烟袅细香”,是联系写武夷景色。以上说明,北宋时代潮州己有喜茶的文士和官宦论及茶事。
   明代有反映潮州茶俗情节的戏文如《荔镜记》(1566,嘉靖刻板)和《荔枝记》(1581,万历刻),唱词中有:“安排扫厝点茶汤”句。对白中有:“端椅坐;讨茶食”,“人客,茶请你”,“师父钟茶待你”等句。可见明代潮州民间茶事己经十分普及,这与宋末、元代福建移民潮州,带入茶籽、种茶技术和饮茶风俗,应有密切关系。潮州凤凰山最出名的单丛名为“宋种”,不管传说如何,却真实反映当地茶民的情结,以“宋”为贵。福建武夷有茶树名“宋树”(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自《随见录》)。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潮州饮茶达到盛期,成为官民习尚,贩茶大 潮及自产茶兼而有之。清代光绪《揭阳县志》说:“山中土茶……惟山中人嗜,揭所饮啜,该建茶也。”清代光绪张心泰《粤游小识》称:“潮郡犹嗜茶,茶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色。”其中有产自饶平西岩、柏峻、深坑的茶叶。
   此前,从福建贩茶人潮的记载还见之清代嘉庆《祟安县志》。但也不尽是“建茶”,在官宦人家,如肖麟趾(《普宁县茶》1745),泡的是阳羡茶。
   民国期间,潮人嗜茶更为出名,蒋叔南游记第一集(1921)中说:“武夷之茶,性温味浓,极其消食,盛行于广东。而以潮州人为嗜之。” 徐珂撰《可言》卷十三(1924)说:“工夫茶,潮州所尚。”
   现今潮州、汕头人饮茶户年均消费巴达3.6千克,成为全国之冠。喜爱的茶品有乌岽单丛、岭头单丛、石,鼓坪乌龙,有宋种、黄枝香、蜜冬香、八仙过海……与翁氏时相比已大大改观。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潮州工夫茶 饮茶习俗 凤凰单丛 茶的历史 茶风俗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五盖山米茶的历史文化发展
五盖山米茶的历史文化发展
梵净山翠峰茶的历史发展
梵净山翠峰茶的历史发展
乌龙茶的历史沿革
乌龙茶的历史沿革
红茶的历史沿革
红茶的历史沿革
双山白茶的历史渊源
双山白茶的历史渊源
黄棪茶的历史传说
黄棪茶的历史传说
膨风茶的历史渊源
膨风茶的历史渊源
沱茶的历史形态探微
沱茶的历史形态探微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中国黄茶的历史文化和黄茶的品
中国黄茶的历史文化和黄茶的品
中国白茶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白
中国白茶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白
浅谈九华毛峰茶的历史
浅谈九华毛峰茶的历史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