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乌龙茶范畴的铁观音和武夷岩茶被业内人士大加推崇,其中铁观音的“音韵”和武夷岩茶的“岩韵”不仅成为茶界的专业术语,也成为这两种茶品质优劣的分水岭。
先说“音韵”。 铁观音的“音韵”主要指的是开汤品饮后的味觉感受,是鲜爽醇厚还是青涩淡薄,是醇正浓鲜还是平和粗淡,都构成了铁观音的品质特征,似乎同视觉、嗅觉、触觉这些感官指标的参与审评关系不大。在这个标准下,我们在品饮铁观音时,就应该把兴奋点放在味觉感受上,让茶汤充分地接触味蕾,然后不断地进行回味,再反复冲泡看耐泡程度。
其实,不论铁观音是清香型或是浓香型还是果香型,你觉得她香得可以,为的就是满足这个嗅觉享受,那就尽情地品饮,完全不必考虑“音韵”如何,即使不怎么耐泡,那就多泡几泡;如果你喜欢铁观音的“音韵”,特别是对那秋观音的“秋韵”情有独钟,那你就把那深秋的铁观音结结实实泡来,感受她悠长的回味。我理解,真正好的、“音韵”甚佳的铁观音,是完全可以把茶汤这液态的东西“固化”的,喝到嘴里就像放进去一块柔软无比的绸缎,能够随时拽出来……话又说回来,这也一如喝酒抽烟,爱喝高粱白和二锅头的人不喝茅台五粮液,抽普三五的人不抽玉溪,总感到刺激不到位。还是以人为本,各取所需吧。
事实上,视觉、嗅觉、触觉这些感官指标是很难独立起来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说“岩韵”。相对于“音韵”来说,“岩韵”还没有一个定说,还处于见仁见智阶段。有说豆浆味的,有说棕叶味的,有说茶汤滋味中有骨头的,也有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还有的说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好一个岩骨花香,真是点睛之笔!有的学者干脆把“岩韵”解释为带有浓厚原产地保护意义的“武夷地上香”, 是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岩茶的“岩韵”。
据考证,武夷山整体环境良好,尤其是三坑两和九曲溪畔的土质多为岩石风化后的砂砾壤土,结构疏松,酸度适宜,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再者,制茶方法沿用传统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鲜叶中开面采,中度萎调,做青以“三红七绿”的发酵程度为标准,并用文火慢焙;采用有机茶的管理办法,不施化肥不喷农药,无公害无污染;另外,武夷山早先的茶树品种多是奇种、水仙,目前有肉桂和选育出的新品种,均成为反映“岩韵”特有品质的有效载体。
就像山西特产老陈醋一样,一旦离开这一方水土,即使拿上配方到其它某个地方去生产,那也一定不是正宗的老陈醋。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是武夷山这种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岩韵”特有的岩骨花香。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