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灿烂的历史,他们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民族。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南诏国时期,大理、景东一带的彝族先民就形成了“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的饮茶习俗,引领或契合着魏晋风度和隋唐风韵。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事图腾和饮用风俗,并将之作为一种传统,相互融合、代代相袭。各少数民族的茶饮和茶俗也很奇特,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基诺族的“凉拌茶”
基诺族吃凉拌茶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以茶当菜的吃茶法,被称为人类最初利用茶时“原始生食茶”的“活化石”。
此法是将刚采收的茶树鲜嫩绿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水,随即投入茶汁、果汁、酸笋、酸蚂蚁、白参、大蒜辣椒、盐等配料于茶中搅匀,即当菜食用。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
德昂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是最早栽培驯化茶树的主要民族之—。“腌茶”是德昂族和景颇族饮用茶叶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未火时代利用茶的“活化石”。方法是:将采下的鲜叶,立即放入灰泥缸或陶缸或大竹筒内,直到压装满为止,然后加盖紧压,放几个月后即成“腌茶”,取出直接加香料或加辣椒、蒜、盐、香油等配料当菜食用。
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亦是“濮人”的后裔,是云南最早利用茶的民族之一。他们制作“酸茶”,一般是在每年5~6月,将新鲜茶叶煮熟,配上茶果汁、大蒜、辣椒、盐、姜等放在阴暗处十多天,直到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在土中,经数月后取出食用。“酸茶”可以直接食用,放入口中嚼细咽下,或者作为互相馈赠的礼物。
拉祜族的“烧茶”、“烤茶”、“糟茶”
“烧茶”是将一芽五六叶的茶树新梢采下后,直接放在明火上烧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的一种茶。应是人类早期利用茶的一种代表性方式。
“烤茶”是先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再煮开,倒入茶杯后饮用。与彝族的烤茶相似。
“糟茶”是将鲜嫩茶叶,放在锅内加水煮半熟后,取出茶叶置于竹筒内存放,需饮用时,从竹筒中取出少许茶叶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倒入茶盅中饮用。
佤族的“铁板烧茶”、“烤茶”
佤族亦是“濮人”的后裔,是云南最早利用茶的民族之一。擅长“烤茶”,佤族烤茶又叫“铁板烧茶”,是人类用火时代早期古老的茶利用方式的孑遗。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或瓦片盛上新嫩茶树鲜叶在火塘中烧烤,至茶色焦黄,闻到香气后,将茶倒入开水壶中煮。待茶煮好后,将茶水倒入茶盅中饮用。
彝族、怒族的“盐巴茶”
“盐巴茶”是先将小陶罐在火上烤烫,再把茶放入罐中烤香,边烤边抖,再加开水入罐中,至沸腾后,去掉浮沫,将盐巴放入罐中,摇动,再将茶汁倒入茶盅后,加开水稀释,就可饮用,剩下茶叶渣用来喂马、牛。茶叶是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其饮茶风习,很像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描述的加了盐的“煎烹法”,区别仅仅只是加热工具和茶叶炙烤方式的不同。个中传承,不知何为源头?何为支流?
普米族的“打油茶”
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烫后,加猪油或香油,再加一小撮米煎至黄热,然后加茶叶,待茶叶烤香后,加开水煨涨,将茶叶汁滤入碗中加盐和火麻子与草果的混合物,然后饮用。
有的是现将花生米、芝麻、黄豆、糯米粑、干笋等放在油锅中,用旺火炒黄炒熟,取出来放在碗中,然后把茶放在油锅中炒至黄时注入清水,煮沸片刻,将茶叶捞出,再将茶汤倒入放佐料的碗中,即可成为饮用的“打油茶”。此种茶叶的煎煮方式,大有陆羽之前“瀹蔬式杂煮”之遗风,让人不能不发出“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感慨。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富有趣味性的一种饮茶方式:
第二道茶为“甜茶”,是烤茶水中加红糖、核桃、芝麻、乳扇丝、米花等配料。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是在茶水中加肉桂、花椒、生姜、蜂蜜、红糖等,回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