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们跟随央视记录频道《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从另一个视角,说说茶,一片树叶的技艺。
你会想到炭火与茶的亲密接触吗?布朗老爹就这么做了。
调出浓郁的花香?坦白说还真没试过,我认为非常容易调出的是焦糊的味道。
烤出来满满的甜香,“甜”在心头呀!这绝对是一种原生态的“甜”。
摘龙井茶,手指都变黑了,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这样摘的。太给力了,把茶的汁液都掐了出来,在手上凝固氧化变色了,你应该要轻轻的掰。
色、香、味、形,龙井的韵均成于一双手,一口锅。虽然炒制温度相对较低,但较长时间的热作用使得龙井茶的叶绿素减少,呈现如图的糙米黄色。
采摘蒙顶茶,这就对了,说到了点子上。
黄芽的杀青温度,一般在一百六十以上,相对乌龙茶温度是低了些,但具体还要考虑到投放量。量多量少,温高温低,灵活而相互的概念中体现出把控的技艺。
黄茶的闷黄,在纸包中一定湿热的作用下,苦涩刺激的多酚类物质部分发生自动氧化,口感渐变醇和。色泽亦变黄,如同闷炒的青菜,在较高湿度和温度的条件下,显绿色的叶绿素发生转化,显黄色的类胡萝卜素等其它色素得以显露。
松烟香,桂圆味,这是正山小种的风格特征。这形成于一道熏焙的工艺:将复揉后的茶坏抖散摊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膛烧松柴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底层,茶坯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小种红茶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一个人转筛,一个人抖茶,茶条均匀洒落在筛面上。在茶的品味中,“纯”的体现来源于“均匀”两字:原料均匀、加工均匀,处理的每一细小处都要均匀。在这方面,仿佛是要人模仿机械的均匀作用,但均匀的全机械却很难做出好茶,所以,好茶蕴含的更重要是人的灵性与活性。
这叫滚炒,茶青在加热的滚筒里面被旋转翻炒,是不是有点像摆摊那炒板栗的小机器?还真差不多。
黑茶炒完趁热揉,因为太老料了,还得下重压,不然卷不起来。这个机器模仿的是我们人手的搓揉。手工揉茶要成条,也得像机器一样,顺着一个方向。
传统的溜茶,玩玩挺好,只是力度真不如机器。
黑茶的渥堆发酵是在人为的控制下,在一定湿热的条件,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转化能力使茶叶的风味转变。想想毛豆腐、腐乳和酸奶,也是一样的。
只是,一周以后?转得似乎有点快~~!太快了就不好控制,控制不好就不好喝了吧。
【乌龙茶】半发酵,非常强调香气与滋味,制作难度异常复杂的一类茶,难在做青。
乌龙茶的采摘,原料也是相对成熟,采到三四叶,因为只有这时,茶青的芳香物质才最丰富。
晒青,乌龙茶做香的重要步骤,利用太阳光的辐射激活茶青中酶的活性,为后面香气的生成做好基础。
凉青,晒完就摊凉,使热量和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注意,又是“均匀”!从开始晒,物质转化已经在开始了,只是相对比较慢。
然后到这很酷的摇青,蛮是功夫味!摇的过程茶青与竹筛,叶片与叶片之间相互碰撞摩擦,鲜叶细胞部分被破坏,茶多酚得以接触氧气发生氧化发酵,变成茶黄素茶红素等,叶片边缘开始红变,所以有“绿叶红镶边”之说。
做青恰到好处,香气与滋味都转变得刚刚好,不能让其再变,于是乎到了杀青,用高温把它炒熟了就行。两百多度,比炒黄芽高,因为这是三四叶的料。
炒完后的手揉,齿状的揉捻筛使得细胞破损率更高,茶滋味更好溶出。
最后是焙火,文火慢焙。大红袍,与其它乌龙茶不一样的,品味多了一种火候的工夫。
手摸其干,搓捏成粉碎,含水量在5%以下,手捏成片碎,含水量在5%~10%。白茶的储存,手捏成片碎比较好,利于后期转化。手捏不断,那得当心点,含水超过了12%,很快就发霉了。
文火焙,烧红的碳铺上草木灰,等没有烟才能进茶笼。因为茶叶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你给它什么它就吸收什么,当然是不能有烟啦。生活中我们常买茶梗或茶的粉末来吸收新装修的气味。
茶,一片树叶的技艺,透过感受到的色香味形,您或许能更好理解茶,理解生活的禅!以上这些茶,是否值得您去用心守候那么一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