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迄今为止关于工夫茶最详尽的科普

时间:2023-12-25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潮州茶,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现今为止还在被使用的中国茶艺。潮州茶从选水、烧火,到泡茶都有一套完善的装备,可以说是无一处不精细。 今天小编就列出了一份现代版骨灰级工夫茶爱好者的潮州茶指南,从访问了当代的潮州茶具收藏狂人,再到收集各种资料,模拟《潮州茶经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潮州茶,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现今为止还在被使用的中国茶艺。潮州茶从选水、烧火,到泡茶都有一套完善的装备,可以说是无一处不精细。
 
今天小编就列出了一份现代版骨灰级工夫茶爱好者的潮州茶指南,从访问了当代的潮州茶具收藏狂人,再到收集各种资料,模拟《潮州茶经工夫茶》的结构,把品饮一次极致潮州茶的细节从头到尾进行了梳理。
 
当然,这份指南可能并不完全,潮州茶文化之博大,这里不过揭开冰山一角,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玩家,专家补充指正。
 
一、择茶
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喝潮州茶,选用的一定是优质焙火乌龙。早年潮州当地更加偏好外来的茶,如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等,现在一些潮州本地老店还能找到一二十年的老铁,都是潮州老一辈茶人自己从福建找茶,按照当地人口感焙火加工而成的。
 
近年来,由于凤凰单丛树种和工艺上的改进,加之潮州人发现上百年树龄的凤凰单丛,有着特殊的“苔藓”韵味,所以潮汕一带饮茶又逐渐以本地凤凰单丛为主。
 
现在喝潮州茶,最好能找到焙火精湛,存放一直良好的老茶岩茶焙火铁观音或是单丛水仙皆可。或者新茶也是多选择本地产单丛,最好是树龄过百年,工艺精良的老丛。
 
二、取水
潮人嗜饮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惮数十里,诸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云。
 
用水当然是以优质山泉为佳,潮州虽没有泉城的称号,却也泉水众多。潮州山林就盛产泉水,老百姓喜欢泡茶,取自山里的泉水泡茶香醇甘爽,可谓一绝,潮汕人喜爱家乡泉水的情感溢于言表。
 
不过若是不在潮州,也有办法。有爱好潮州茶的老茶鬼推荐潮州当地的潮宝矿泉水,便宜好喝,还带着原汤化原食的好感。再高级一点就是当地桑浦山里储藏的偏硅酸矿泉。已经开发成了高端的矿泉水,不过这个市面上见得少,好不好,不敢随便评论。
 
三、烧火
潮人煮茶,多用绞只炭,以其坚硬之木,入窑窒烧.木脂燃尽,烟嗅无存,敲之有声,碎之莹黑,以之熟茶,斯为上乘。更有用橄榄核炭者。以乌榄剥肉去仁之核,入窑窒烧,逐尽烟气,俨若煤屑,以之烧茶,焰活火匀,更为特别。
 
潮州茶器配备精良,连烧火器具都是专物专用,现在还能见到的,潮州本地煮茶器为以下三种(电用烧水炉除外)。
 
1.红泥炉及其配件
最传统的潮州煮茶器,当然是以这种红泥炭炉配橄榄炭了。红泥炭炉为潮州本地枫溪红泥精制而成,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炉面有平盖,炉门有门盖,煮好水后,一盖一关。
 
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增添茶兴。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橄榄核炭,或油薪竹之类,此处只做展示,不多赘述。
 
现今绞只炭少见,橄榄炭还更容易寻。有专业卖家指出,现在也有假橄榄炭,以青梅制作,颗粒小,燃烧时间短,易碎。正统的以大核乌榄为原料制作的橄榄炭,大粒饱满完整,燃烧时间长久。此外有专业人士指出橄榄炭内含油脂,尽量避免用高温迅速直接加热,以免炭爆开,烫着手。
 
其余羽毛扇、铜制炭夹等小物件,就不一一赘述了。
 
备注
潮州红泥炉引火法
方法一:炉底先放入少量木炭,用黄色无味的炭精点燃引火,再加上橄榄炭(最快最干净的做法)。
方法二:用酒精蜡(固体酒精)引火,炭很快就燃。
方法三:用纸巾沾上酒精点燃放于炉底,上层放炭,用扇子扇燃
方法四:用炭放于煤气炉上点燃后放于炉里再加上炭扇燃
 
2.通芯空气灯
这种比较少见,一般只在少数的潮州茶店有摆出来。这种百年前从苏格兰流传到潮州的照明灯,民国和建国初期一度流行,被潮汕地区一半用于照明一半用于烧水喝茶(潮汕工夫茶)。这种灯的材质多样,以铜,珐琅,琉璃为主,造型美观多样。现在能见到的多数都是流通于潮汕片区的老古董了,且需要专用“飞机油”点火。购买,使用皆价格不菲,所以收藏它的人多当作有意义的历史纪念品,真正用来煮茶者甚少。
 
四、煮水用具
砂铫:砂铫俗名“茶锅仔”。沙泉清冽,故铫必砂制。枫溪名手所作,轻巧可喜。或用钢铫、锡铫、轻铁者,终不免生金属气味,不可用。目前潮州通行的煮水器电烧水的,常用的就是砂铫和潮州铜壶两种。
 
1.砂铫
砂铫俗称“茶锅仔”、“薄锅仔”,雅名叫“玉书碨”,原本是潮汕家家必备之物。现在都改用电炉烧水,砂铫也就成了潮州茶痴们追求更好泡茶效果的专用煮水器。砂铫以当地出产的红泥手拉而成。
 
常见砂铫多为侧把造型,水煮开时,盖子会轻轻的跳动,发出美妙的声音,起提醒作用。要找老器具的话、目前市面还有少量百年砂铫传世,当代则首推潮州枫溪老艺人吴大林的砂铫作品,其作品继承潮州传统工艺,注重泥料对水质的影响,被视为一绝。
 
另外,按照潮州说法,砂铫易碎、要避免碰撞,第一次使用前应先浸泡在清水中24小时再使用,使用过程加水时,砂铫应拿离火源再加水,防止骤冷使砂铫爆裂、防止干烧。
 
2.潮州手工打铜壶
虽然在潮州茶经里并未提及,但潮州手打铜壶确实是当地历来已久的煮茶器。手打铜壶从一块铜皮(黄铜或紫铜)开始,放在炭火里烧软退性后再锤打,反复捶打成壶身。潮州铜壶常见壶型为提梁和侧把两种。
 
侧把或者提梁部分多以木料制作,也有选择紫檀木等名贵木料,配朱玉点缀。总之,相比传统古朴的砂铫相比,潮州铜壶虽基本性质不变,细节处却多有不同的处理。榜叔在汕头旅行时遇到一位手工铜壶的爱好者,一年仅凭兴趣,打造两三把赏玩,所制铜壶每一把都不同,细节处皆值得细细考量,绝不售卖。还有潮州老师傅采用更加少见的传统鎏银工艺,打造精致的鎏银铜壶
 
五、茶具
说了那么多,才说到重头戏。
 
茶壶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朱砂泥制者为佳。潮人最看重的是“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
 
盖瓯:形如仰钟,而有上盖,下置于垫,俗名茶船,本为宦家各位供客自斟之器,潮采用之。虽然按照《潮州茶经》的说法,当时还是以宜兴壶为佳,可现在,潮州枫溪红泥壶才是喝潮州茶更加正宗的标配。
 
1.潮州壶
潮州枫溪红泥本来就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泥料相比紫砂更为细腻,有人对比过紫砂和潮州红泥,把紫砂壶比喻为玉,把潮州红泥比喻成琉璃。传统潮州红泥壶需要上釉,现在为了追求养壶效果,所以不上釉的潮州壶也很流行。
 
现今清代制潮州壶多流转于海外华人之手,当地有少数存留。小编曾见过潮州一位茶馆老板收集的清代潮州壶,质感简直类似于巧克力。也有觉心草堂收藏的清代梨形小壶,制作精妙可爱。当今潮州手拉壶界亦是人才辈出,有从清代沿袭来的源兴炳记、源兴河记、章姓老安顺后人,也有风格古朴的曾俊茂,或以注重精巧细致的吴大林。
 
盖瓯即盖碗,这本是权宜之计,现在则是比起潮州红泥壶更为普及的泡茶器。潮州当地多用小盖瓯,适宜二三人饮用。盖碗材质,细节多变。现在还能淘到一些清代或民国的老盖碗,多古朴之风。
 
2.若深
茶杯:茶杯以苦深制者为佳,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背书“若深珍藏”四字。此外仍有精美小杯,径不及寸,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
 
现在所用的工夫茶杯,多是与盖碗或者潮州壶配套的本地制小杯,样式花纹用料都配合茶洗而变。所谓的建窑白地青花若深杯实在不可考证。大概只有古玩市场能找到少量这种传统若深。
 
3.茶洗
茶洗:茶洗形如大碗,深浅式样甚多。贵重窑产,价也昂贵。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以浸冲罐,一以储茶渣暨杯盘弃水。
 
按照《潮州茶经》的说法,当时的茶洗还是一正二副,现在基本已简化成一个兼具茶盘和茶洗功能的全能茶洗。现代茶洗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茶盘,盘中央开孔,下层为容量颇大的圆柱体。
 
现代茶洗款式材质多样,陶、瓷、甚至锡制茶洗都有,在多个地方都有生产。有老艺人曾俊茂坚持手工制茶洗,拿手之作便是如意心行茶洗,风格朴实古拙。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初期大量生产的配套潮州茶具虽然是机器制模,可上面的图案都是当地有经验的老艺人手工绘制,细细寻找从中也能找出佳作。
 
4.茶垫
形状如盘而小,用以放置冲罐,承受沸汤。茶垫式样也多,依时各取所需;夏日宜浅;冬日宜深,深则多容沸汤,利于保温。茶垫之底,托以“垫毡”;垫毡用秋瓜络,其优点是无异味,且不滞水。目前,因茶家多采用“茶船”,操作时并将冲罐置于上层茶盘,因此茶垫遂省。
 
虽说现在潮州茶所用的茶垫多已不用,可并未完全从公众眼中消失。潮州茶垫任然是现今茶席(台湾茶艺开始)布置的热门器具。
 
民国时期出产的锡制茶具,有元宝、莲花、海棠、圆形光面等多种样式;造型多古朴典雅,韵味深沉。秋瓜络制成的茶垫因为不占用地方,还在继续被使用。其材料便于取得,价格低廉,越用的久,颜色越深,也是颇有趣味。
至于潮州工夫茶经中的水钵、龙缸、水瓶,因实在找不到对应实物,此处不以引述。
 
六、泡茶
烹法:茶质、水、人、茶具,既一一讲求,苟烹制拙劣,亦何能语以“工夫”之道。是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所以世胄之家,高雅之士,偶一烹茶应客,不论洗涤之微,纳洒之细,全由主人亲自主持,未敢轻易假人。一易生手,动见偾事。
 
1.治器
此前章节已提及,这里不做具体备述。
 
2.纳茶
一般来说,投茶量会在七到八克,也有潮汕老茶鬼们爱好浓茶投茶量占了盖碗茶壶的三分之二。至于,潮州茶经中所提到“粗者,填于罐底满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至今都是很好用的经典示范。
 
3. 候汤
潮州茶因为冲泡的是焙火类乌龙茶,水温尽量高。每次用100度的水温都没有问题。
 
4.冲点
“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不可迫促。”亦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泡茶注意点
 
5.刮沫
“满时茶沫浮白,溢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这个依然是现在执行的铁律啊。
 
6.淋罐
壶盖盖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以去其沫。壶外追热的办法,小编有验证过,这样香气真的能够更好。
 
7.烫杯
目的不变,还是增加壶温,增加香气。现在潮州本地的烫杯,直接是每泡一泡茶都要烫杯一次的。
 
8.洒茶
潮州茶不用公道杯,也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水温降低。
 
七、“工夫茶”三昧
乘热人各一杯饮之。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嗅杯底。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弛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 
 
八、工夫茶其它茶具
潮州茶担
清代长50厘米、宽38厘米、高80厘米(觉心草堂收藏
茶担是一种礼仪用具,平时存放于祠堂,每逢民间举行游神赛会活动时用来挑担茶水,随游行队伍巡游,向负责游神活动的人员提供茶水,亦借此显示游神队伍的不凡气派。
 
另外,茶担也是风雅人士游玩山水时可供挑担出外的茶柜,内设多层,一头放茶壶杯盘、茶叶、茶料和书画;一头放风炉、木炭、风扇、铜筷、水瓶。
此茶担为提梁式,提梁上装铜环以便肩挑出行。茶担的主体形制似柜,设门两扇,门上嵌饰多层镂通雕人物故事、花鸟博古纹。背面及左右两侧饰通雕鲤鱼跳龙门及花鸟纹。顶部设木格茶盘以便摆放茶具
 
潮州茶橱
清代高100厘米、宽83厘米、厚37厘米(觉心草堂收藏
橱正面与侧面均镶嵌金漆通雕。两门窗饰面正中菱花形开光,内雕“八仙骑八兽”,神态逼真。开光外四角以卷草纹填满,与外围镶嵌的卷草纹通雕枋栏相连。左右两侧饰通雕八宝花瓶,既作装饰,又可通风透气。
 
贵政山茶叶罐
相传在清朝末年,贵政山人纪国宏因生活无着要出洋谋生,临走前将三斤手炒茶放于陶茶罐内置于家中楼棚上。时光匆匆而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去三十几年,当老纪后来返回家乡后,惊喜地发现阁楼上茶罐仍在,而掀开盖子,三十年前的那三斤劣茶,竟然清香扑鼻,更胜当年。贵政山茶叶罐从此成为茶人的储茶佳罐。现在老的贵政山茶叶罐,市面极少见到流通,大都沉淀在茶人手中珍藏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安溪铁观音  潮州工夫茶  武夷岩茶  凤凰单丛  茶文化  紫砂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日本茶道与工夫茶的差异
日本茶道与工夫茶的差异
工夫茶艺定式
工夫茶艺定式
潮州日工夫茶的特点
潮州日工夫茶的特点
工夫茶由来
工夫茶由来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
坦洋工夫茶简介
坦洋工夫茶简介
坦洋工夫茶的功效与作用
坦洋工夫茶的功效与作用
滇红工夫茶的制作过程和特色
滇红工夫茶的制作过程和特色
坦洋工夫茶泡法细节
坦洋工夫茶泡法细节
宁红工夫茶制作第一步萎凋工序
宁红工夫茶制作第一步萎凋工序
不宜饮用宁红工夫茶的患者
不宜饮用宁红工夫茶的患者
宁红工夫茶的泡法说明
宁红工夫茶的泡法说明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