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以其独特的“观音韵”,曾经香飘大江南北及海内外。也曾经成为一种身份、代表一种品位,送“铁观音”茶礼更是象征着“尊贵”。但近几年,铁观音市场销量逐渐下滑,喝铁观音的人群不断萎缩,风光不在。那么,铁观音“失宠”的原因何在?
铁观音茶,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发现于1725-1735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誉。传统铁观音外观颗粒呈半条索状,较为弯曲紧结(如“蜻蜓头“),梗皮红褐亮;色泽乌黑发亮,红点明显;香气浓郁,音韵明显,带兰花香;口味醇厚,回甘持久;汤色呈橙黄色,有的偏深;叶底色泽偏深,主要呈墨绿色,叶面往往为绿叶红边,色泽均匀度要求较低。
前几年,铁观音受到众多茶客的喜爱,在茶叶市场中一直处于“霸主”地位,随着铁观音的热销,其价格不断上涨。铁观音市场越做越大,出现了供大于求。在茶城内,几乎家家经营散茶的茶庄门口,都有服务员在筛选铁观音毛茶。市场过度饱和,降价迟早会出现。但铁观音“失宠”主要因其自身原因。
经常听到我们的一些曾经喝铁观音的茶客说,喝生普没问题,喝了铁观音胃会疼或者会有胃返酸水、恶心的现象,使他们不愿意再喝。按理说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减少,茶性没有普洱生茶寒凉,不应该出现这些情况。
这些年来碧绿得几乎像染了色般有些恐怖的轻发酵绿观音大行其道。而传统制作的铁观音,因为绿叶红镶边的晦暗和香气与水融合而带来的内敛,就像一个中年女人的内涵容易隐没在年轻女性的青春貌美中一样,泯没于绿观音的香艳之间。
轻发酵、轻做青技术的使用使茶叶的香气更显著、浓郁并且茶叶更加翠绿美丽,这样的茶叶无疑是最契合消费者的浅层审美,也是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至于口感,大多数人沉迷在迷人的香气和美丽的叶底之中,并不细品茶汤滋味,任其瞬间滑入胃中,然后又再次沉醉于香气中。然而在这些美好之后,带给人们的却是身体的各种不适。
现在铁观音市场中,这种轻发酵的铁观音占有相当多的份额。这些非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铁观音是通过缩短摇青时间,延长摊青时间得来的。摇青的缩短使得茶叶中相当多的物质,没有完全转化,处于某种“半”的状态,因此带来的粗青气需要靠延长摊青时间来消除。就像说了一个谎,要用第二个谎甚至更多的谎来圆第一个谎一样,工艺的一步调整需要
第二步、第三步,直至终了的调整。
正是因为制作工艺的改变,使铁观音的发酵度由原来的30%降到10%甚至更低,茶性更接近绿茶,更寒凉,内含物质也产生了变化。导致新工艺铁观音对肠胃的刺激性更大。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弃铁观音而去,新工艺已经给铁观音的生存埋下潜在危机,而且越来越严重。毫无疑问,传统工艺铁观音才是铁观音的真味,回归传统才有利于铁观音茶叶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