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年间,法号大方的僧人原住虎丘寺,学习掌握了当时公认第一的虎丘茶制法,后大方离开虎丘,来到安徽歙县松萝山结庵制茶,另立门户,称松萝茶。自此松萝茶声名鹊起,与虎丘茶并列为名茶。
僧人大方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在茶历史上都留了青名,中国的茶叶名品记下始创者名字的很少,松萝茶算是其一,此后这种制法也就被冠以松萝法。而虎丘茶明末清初遭遇劫难而从此灭绝,人们也只能从松萝茶的制法中来凭吊怀想下当时的名茶虎丘了。
松萝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DB 34/T 1356—2011标准,地理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范围,包括海阳镇、万安镇、蓝田镇、流口镇、溪口镇、齐云山镇、璜尖乡、源芳乡、鹤城乡、商山镇、五城镇、东临溪镇等 12 个乡镇。
松萝法
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松萝法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去尖。芽尖为茶最嫩的部分,为什么要去尖?谢肇淛《五杂俎》说:“余尝过松萝,遇一制茶僧,询其法,曰茶之香,原不甚相远,惟焙者火候极难调耳。茶叶尖者太嫩而蒂多老,至火候匀时,尖者已焦,而蒂未熟,二者杂之,茶安得佳? 松萝茶制法,每叶皆去其尖蒂,但留中段,故茶皆一色,而功力烦矣。宜其价高也。”
因此松萝茶别于其它茶的特色就是:色重、香重、味重。
明初开始大多茶制法是沿用传统的蒸青法制茶,不知有炒焙揉挼之法。松萝茶炒制之法始,被许多人学会,传播出去,因此松萝茶被称为炒青茶的鼻祖。
历史地位
明代袁宏道记述:“近日安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
明代冯时可的《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
明人熊明遇《罗岕茶记》中用对比手法介绍了松萝茶,“松萝香重,六安味苦而香与松萝同。”
明人黄龙德《茶说》对松萝茶极具感情,“真松萝出自僧大方所制,烹之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虽经日而色香味竟如初烹而终不易。”
明人程国宾《茶录》:“品真:茶有真乎?曰:有。为香、为色、为味,是本来真也!抖擞精神,病魔敛迹,曰:真香!清馥逼人,沁人肌髓,曰:新香!恬然自得,无嗅可伦,曰:清香!然我以为:茶有真乎,松萝也!”
明人许次纾《茶疏》提到松萝茶并称赞茶质上乘:“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于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松罗远甚。”
明末学者、藏书家谢肇淛《五杂俎》中评点:“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 显然他把松萝茶排在了虎丘茶的前面。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中言:“茶以松萝为胜,亦缘松萝山秀异之故。”又云:“徽茶首推休宁之松萝,谓出诸茶之上,夫松萝妙矣。”
清代冒襄《岕茶汇抄》云:“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
《本经蓬源》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
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
休宁独特的山水
黄山,天下奇山,人间仙境。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山峰。黄山山脉南伸,铺出一片平畈丘陵山峦交错的土地,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率水、横江两大水系西起东出,形成于新安江上游,这里就是休宁县。
松萝山海拔800多米,山势雄伟,松风鸣鹤,松萝漫径,怪石罗列,山泉抚琴,云遮雾罩,风景优美。松萝山恰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这条线上是我国名优茶的主要产区带,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太平猴魁、碧落春、蒙顶甘露、恩施玉露、祁门红茶等。
安徽休宁、浙江开化、江西婺源三地被专门学者称之为“绿茶金三角”。休宁处于北半部的深山密林中,有黄山山脉、五龙山脉、白际山脉簇拥,三大山脉耸峙着五龙山、六股尖、梅花尖、莲花芯等60多座山峰,群山起伏,林木繁茂,郁郁葱茏。境内横江、率水两大河流,南北依山顺势而流,地处新安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休宁县内最负盛名的国家级风景区齐云山,道教圣地,物产资源丰富,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谓之齐云。又名白岳。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如果你尽览过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休宁万安镇,一定会生出“人生恨不住徽州”之叹。
茶树种
目前主要是松萝种、茗洲种、杨树林种等。
采制工艺
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按要求采摘单芽至一芽三叶的芽叶。
松萝茶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揉捻→烘焙→做形→炒干→足干→提香→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