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方圆6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唐代武夷山区已开始制茶,为上层社会馈赠珍品。宋代列为贡品。元代于武夷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置御茶园专事贡茶的采制。明末清初开始研制乌龙茶。岩茶茶树既有适制乌龙茶的无性系良种(水仙、肉桂),亦有有性群体(武夷菜茶)。武夷岩茶习惯上称“奇种”,有单丛奇种、名丛奇种之分。其中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称“四大名丛”,为稀贵珍品。普通名丛有十里香、金钥匙、不知春、吊金钟、瓜子金、金柳条等。单丛有奇兰、乌龙、铁观音、梅占、肉桂、雪梨、桃仁、毛猴等。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伸育成驻芽时的开面三四叶。制茶工艺除与一般乌龙茶相似外,其特点是在做青后进行双炒双揉和在毛火、足火之后用低温慢烤(称“吃火”或“炖火”),趁热装箱或堆积后装箱。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环境不同,品质也不同。产于武夷山岩中心地带者称“正岩茶”,品质最优;产于岩山边缘地带者称“半岩茶”,品质次之}沿崇溪、九曲溪、黄柏溪两岸所产称“溪茶”,品质又逊之。优质岩茶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浓饮不苦不涩,味浓醇清活,有石骨花香之誉,称为岩韵。多次冲泡,余韵犹存。18世纪销至英、荷,时称“武夷茶”(Bohea)。现主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内销全国各大城市及台港澳地区。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