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黄芽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如下:
莫干山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在晋朝(公元265~420年)佛教盛行时就有僧侣上山结庐种茶; 宋代莫干山种茶已经十分普遍了,宋代《天地记》中记载:“浙,莫干山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 到了清代,莫干山区的茶叶采制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山上常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 茶园的土质多为酸性的灰、黄色土壤,土层深厚, 腐殖质丰富,松软肥沃,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据《莫干山志》记载,莫干山茶的采制极为精细,在清明前后采制的称为芽茶。因嫩芽色泽嫩黄,茶农在供焙时因势利导,加盖略闷,低温长烘,香味特佳,称为莫干黄芽。
从各类历史文献中追根溯源,莫干黄芽是属于黄茶类的,其制作工艺中具有“闷黄”这道核心工艺“,成品茶表现出的品质特征为:干茶色泽嫩黄油润,内质汤色嫩黄明亮,芳香幽雅,滋味鲜爽, 与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悦、味厚爽口、醇和香浓“的总体品质特征相吻合。在《茶叶生物化学》教科书中,提及黄茶制造化学时,将莫干黄芽列为黄芽茶的代表茶品,《中国名茶图谱》”也将其列为历史上着名的黄茶品目之一。20世纪80年代起,驰名于世的莫干黄芽茶逐渐抛弃了“闷黄”工艺,走上了 “清汤绿叶”的发展道路。因此在《中国名茶志》-书中明确将其归为绿茶类,并将其主要的工艺归结为:“杀青、揉捻、理条、烘干”四大核心工序,造就了其细紧多毫、绿润微黄、香高持久、鲜爽浓醇的品质。《制茶学》一书中也特别提到浙江德清县的莫干黄芽,虽因其色泽“绿中显出嫩黄”称其为黄芽,但由于没有“闷黄”工序不将其列为黄茶类,乃属绿茶类。究其原因,从德清县附近销区的消费习惯来看,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城市之一,绿茶一直是上海的消费主流,约占市场份额的60% ,其次是乌龙茶与花茶,而黄茶与其他茶类只占很少的份额;江苏省的消费是以洞庭碧螺春、阳羡雪芽等名优绿茶为主;浙江本省消费是龙井茶为绝对优势及各类名优绿茶为主。从事生产莫干黄芽的茶商也认为,黄茶制作工艺由于加了“闷黄”工序, 提高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黄茶的销量和销区远远少于绿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名优绿茶的大力宣传,颜色鲜绿的茶叶最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因此,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大多数茶企和茶农采用绿茶工艺制作莫干黄芽,以迎合当地及销区消费者的喜好。只有部分茶企和茶农出于对莫干黄芽传统工艺的坚持,仅限于对稳定的客户源或是按订单制作具有闷黄工艺的传统莫干黄芽。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