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400年历史的古老正山小种红茶制作工艺

时间:2023-07-04来源: 七茶文化 作者:茶小仙浏览:
注:不是外山烟小种,不是以工夫红茶后期熏烟制成的烟熏小种,更不是市场上叫作正山小种的新工艺红茶,是世界闻名的红茶鼻祖Lapsang Souchong,是严格意义上400年历史的古老正山小种制作工艺。 桐木关的环境 桐木关,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物种博物馆。 位于武夷山腹地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注:不是“外山烟小种”,不是以工夫红茶后期熏烟制成的“烟熏小种”,更不是市场上叫作“正山小种”的新工艺红茶,是世界闻名的红茶鼻祖Lapsang Souchong,是严格意义上400年历史的古老正山小种制作工艺
 
桐木关的环境
桐木关,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物种博物馆。
位于武夷山腹地,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这里平均海拔1200~1500米,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每年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C,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两省交界之处。
望不尽的满眼绿色
潮湿,空气中满是植物和土壤混合的味道
 
桐木的茶树
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茶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这里的土壤由侏罗纪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化而来,保护区内山高林密,随着四季的变化,落叶、枯萎的植被成了茶树天然的绿色肥料。
这些山里溪水流淌下去,汇集成穿越武夷山景区的九曲溪,更是纵贯福建省的闽江源头。
茶树在哪里?好像无处不在的样子啊,考考眼力,找找茶树
安静坐下来,你会听到毛竹生长的声音。
正山小种红茶原料为武夷菜茶群体品种,野生、半野生。不同于人工栽培的规则茶园,更不同于工整的机械采摘茶园,这里的茶树自然生长在竹林、针叶林和阔叶林里,满眼看去似乎找不到茶树,又似乎无处不在。无以伦比的生态环境,但也带来了采摘的难度——只能依赖人工。
野生菜茶生长缓慢,像这样不及铅笔粗细的“茶树”,也已经生长了10几年!它们实在是美得不可方物。
包裹茶树的青苔,是令骨灰级茶客们心醉的“枞味”主要来源。
 
采茶
这里每年只做一季茶,5月份,山里会有一种繁忙且欢乐的气氛。正山小种不会采嫩芽,一般采半开面3-4叶,嫩梢比较成熟,糖类含量高,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少,苦涩味不易显,有利于茶汤滋味形成。
不急切不早采,耐心待天时——这样的价值观体现在这里的很多生活细微之处。
这样陡峭的深谷两壁,我连站立都困难,但采工……她们像从来就生长在这里一样从容。采摘地点与制茶场所往往距离遥远,需翻山越岭。采茶路也大多不那么好走。
像这样的“路”,当地挑工也可以满担青叶100多斤健步行走。春天茶季,晴天难得,采茶做茶更是竭尽全力。
 
制茶——新工艺红茶时代
桐木关红茶(正山小种),超过400年传统,更有过改变世界的辉煌历史,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内仅是近些年才被人认识。传统正山小种制法,由于工艺繁琐考究,耗时耗工成本高昂,如今难得一见。
 
今天,即使在桐木关,也大多与世界各地一样,使用可控性更好的室内萎凋槽……
室内送风萎凋槽,与世界各地并无区别。
日光萎凋,在多雨的桐木制茶季,这样的条件也不易得。
 
“青楼”
这个当地人世代传下来的名称太过显赫,但因年代久远,传统工艺使用者寥寥无几,加之“青楼”全木结构且下面烧柴,防火不易,现今幸存下来完整的,没有几座。
溪水左手边的巨大木制建筑物,据说建于100多年前,是现存世界最大的“青楼”。在茶界,它是传奇,是膜拜的对象,但在当地,它只是静静地安于一隅,看时间变迁。即使在繁忙的茶季,由于传统制法的凋零,青楼也远远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有记载:“桐木关村生产的正宗正山小种红茶,品质优异,卖价最高。清咸丰五年武夷红茶有记录的最高销量为26万担。1838年广州出口的武夷茶 30万担1.5万吨,红茶占24万担。最鼎盛的1880年福州港出口茶叶74万担,其中武夷红茶工夫红茶共出口63万担。其时,茶叶贸易的发展使白银源源流入中国,估算18世纪从欧美运往中国的白银约1.7亿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在中国还一度造成‘钱贵银贱’。 ”
遥想当年,红茶贸易是何等辉煌,现在,还能不能从这座落寞青楼中体会到点滴昔日的荣耀?
这座最著名的大青楼,上下4层结构,不设楼板,用木条隔开,横档每隔4-5厘米一条,上铺青席,供摊叶用。岁月沧桑,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财产,村民共用。
 
正山小种制茶季
松烟香、桂圆味是它的显赫标志。 正山小种条索粗壮紧直,身骨重实,不带毫芯。汤色红艳,香气高爽持久,滋味浓醇,活泼甘甜。叶底明亮,呈古铜色,叶张柔软厚实……
 
历史上,正山小种 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著。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 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据称,公元1610年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已通过福建的海运集团远销至荷兰,在英国《茶叶字典》中:武夷(BOHEA)条注释为武夷(BOHEA)中国 福建省武夷山(WU-1)所产的茶,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IA BLACK TEA)。
武夷茶早期就是正山小种红茶在国外的称呼。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正山小种首次输入英国,公元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为妻,饮红茶之风由凯瑟琳公主传入英国皇家,引发英国茶文化
中国红茶的税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1/10。英国茶叶丰厚的贸易利益还引起了两次英荷战 争和波士顿茶叶事件为导火索的美国独立战争。
 
雨天并不是制茶的理想天气。
篾匠孔师傅在制作传统制茶工具,山里的毛竹,是取之不尽的天然原料
人在等天气,茶也在等天气。
运气不错——难得的好天气!
做茶之前,要上柱香。
青楼上已经有了刚刚采回来的青叶。
青楼底层,已经开始用松柴点火。
好天气,巨大的青楼,今天会有些忙,青楼第3层,青叶摊放。
大约50平米的青间,摊放了不到百斤的新鲜青叶。
不同于日光萎凋和室内送风萎凋萎凋,传统正山小种采用青楼松烟加温萎凋。这样的智慧固然因为本地春天多雨少晴的客观条件,但也能使鲜叶在萎凋阶段就直接吸收烟味,使毛茶烟量充足,滋味鲜爽活泼。
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操作困难,成本高昂,所以被更多人简化掉,只是保留后期松烟熏焙。但传统茶人认为简化版制作会让松烟味浮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内质,只有如此的青楼萎凋,才能让松烟更加深刻地参与到日后茶叶内质的缓慢转化中,才可以让成茶的松烟香深沉持久……
 
底层燃烧松木的烟,穿透数层楼上来了。
守候。
中间每间隔大约20分钟,有一次翻动青叶。
大约1个半小时后,熄火。
萎凋叶,已经有悦人花香飘散出来。
萎凋目的在于蒸发掉一部分水分,使细胞失去肿压,细胞膜的韧性增大而富弹性。从外形看,叶面积缩小,生硬变柔软。从内质说,发出兰花香气,叶色变软。除了物理变化,还需要有适度的化学变化,提供更多的可转化红茶香味的有效物质。
萎凋为下面的揉捻、发酵创造了条件。如果萎凋不够,叶片水分过多涨力大;水分过少,则叶片干硬。两者都不容易通过揉捻卷成所要求的形状,甚至容易揉成碎片。
经过揉捻、解块的茶叶放入箩筐室内渥红(发酵)。揉捻过程中把一部分细胞内含物挤出来,在茶叶自身酶促作用下,使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在短时间内迅速起氧化作用,发生深刻质变。红茶经渥红加深冲泡后的色度,发展香味达最高峰,减少茶青叶的涩味。
现代科技可以检测到的香气物质,绿茶中有大约100种,而经过发酵红茶,却可以达到300种以上!
 
两只箩筐中明显不同色泽的茶叶,表明发酵进行的不同程度。
茶汤色的成因,与渥红时氧气的充分供给很有关系。
红茶理想的制茶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高湿度+流通的空气。但这些条件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一般温度高则湿度不够,如空气湿度低,会引起堆面叶水分蒸发,叶汁比堆内叶子浓,渥红就不均匀。堆面叶子氧化过度,就会逐渐变黑,而部分氧化不完全,则茶汤有青味。
如水分过多,通气不好,也会影响渥红。
但桐木关的发酵基本采用室内静置方式,而没有其他地方的盖湿布+喷水,是因为前面所说桐木关的自然气候条件——高湿多雨,山风、气温适宜,这是天赋的优越条件。
茶汤,右边更是明显渥红均匀,叶底较明净,汤色明艳。
青楼一层的熏焙间,历经多年烟熏,乌黑如炭的竹制水筛。
发酵到位的茶叶,散发出一种难以描述的清凉气息,沁人心脾。
熏焙是形成正山小种红茶品质特征的重要步骤,它即可使湿坯干燥至适度,又在干燥过程中吸收大量松烟香味,使毛茶具有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和类似桂圆汤的甜爽活泼滋味。
复揉叶被薄摊在水筛上,每筛大约2kg的样子,置于青楼第一层的焙架上,倾斜鱼鳞状排列,热松烟均匀穿透叶层。
 
薄摊湿坯。
上焙,湿坯熏焙。
倾斜鱼鳞状排列的水筛。
地面两排青砖是烟道。
松烟开始从下面烟道上来。
关闭空间,我已经在里面待不住了,焙间内气温大约有60度左右。
浓烈的松烟穿过巨大的4层青楼而上,直达屋顶,透过瓦片。
在这世界唯一的桐木关、唯一的正山小种制作地,看看这孤独的灯光,这是最繁忙的制茶季。可以了解,现在市场上传统熏焙的桐木红茶正山小种有多么稀缺。
天色渐暗。
青楼底层燃烧的松木。
青楼夜色。
夜里,安静得可以听到昆虫的叹息,邻家的做茶师傅,每年制茶季,夜夜如此情景,人几乎没有机会睡觉。
天亮了,青楼的火也熄灭了,清晨,松烟散去,焙间也渐渐冷却下来。
制茶,又是一个新的循环开始。5点多,采茶工已经进山采茶了。今天,他们将步行山路两个小时才能到达采茶地点,再见到他可能要等到傍晚。
一层的焙间已经打开。
水筛上的正山小种毛茶,色泽已经初见端倪。
毛茶下焙。
收拢。
传统青楼松烟熏焙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且生产不安全(防火),但那种天地人、时间的味道……它的迷人之处,在那些细腻感性的资深茶友眼中是无法取代的。
 
楼上已经见到最早下山的青叶,新的一轮制茶开始。
刚刚下焙的正山小种毛茶,乌黑油润。
稍加拣剔,会是这个样子。
松烟熏焙使正山小种红茶具有典型的松烟香,鲜爽活泼的品质特征。据初步分析,具甜烟味的愈疮木酚和丁子香酚在小种红茶酚类抽提物中的含量,比在木材烟气冷凝物中的含量还高,这可能是正山小种红茶具桂圆汤味的重要物质。
 
几个月后,这一季的茶叶会历经无数繁复工艺完成精制过程!因为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的内质,会有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在长时间的静置陈放、复火过程中,起初的松烟香与优秀丰富的茶叶内含物质相互作用,烟焦味完全散失,继而转化为摄人心魄的桂圆干香。
正山小种茶干,乌黑油润也因为岁月转变得更加内敛——茶友们常说的“宝光”。
花费漫长的时间成本,是出于对漫长制作周期、对繁复考究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尊重!
因为我们相信:世上每一件奢侈品,最核心的元素都是“时间”。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多酚类化合物  普洱茶产区  茶叶内含物  工夫红茶  自然发酵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白茶君和红茶君你到底爱谁
白茶君和红茶君你到底爱谁
锡兰高地红茶口感及特色
锡兰高地红茶口感及特色
川红工夫红茶介绍
川红工夫红茶介绍
窃来的“世界第一”——印度红
窃来的“世界第一”——印度红
锡兰红茶的特点及其功效
锡兰红茶的特点及其功效
祁门红茶家族成员你知道几位
祁门红茶家族成员你知道几位
冬天温暖我们的红茶
冬天温暖我们的红茶
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
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
正山小种红茶和外山小种红茶的
正山小种红茶和外山小种红茶的
减脂玫瑰红茶
减脂玫瑰红茶
看了这篇你还说分不清云南红茶
看了这篇你还说分不清云南红茶
以下这些人最好喝红茶
以下这些人最好喝红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