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民间流传着谚语:“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宝、七年药”,尧帝时,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儿麻疹的传说。福鼎茶农常用陈年老白茶治疗咽喉肿痛、牙痛、水土不服、无名发烧、疑难杂症等,见效神速。从西医或科技的手段无法解释其治疗疾病的原因,现从中医的观点和医学典籍来看其功效。
太姥娘娘煮茶治麻疹
中医药学对每味中草药的药性都有论述,唐朝苏敬在《唐本草》对茶的论述:“味甘苦,微寒,无毒。”古代医籍普遍认为茶的性味是“苦、甘、凉”。明朝的李士才《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五》有载:“茶茗,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茶的归经分别是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而福鼎白茶更像中草药,其制法工艺确定了它其实就是生晒的中草药,药效更佳,药性更足。
民国时期福鼎名士卓剑舟通过长期对白茶疗效进行观察和了解,在《太姥山全志》中对白毫银针有经典的论述:“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性寒凉,比普通茶叶的性味更甚。中医学对小儿麻疹病因病机分析:为麻毒时邪侵犯肺、脾,麻毒外达,病位主要在肺、脾二经。治疗麻疹需要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清热解毒。鸿雪洞所产的白毫银针性寒凉,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又可借茶气升散,此外,白毫银针直入脾、肺二经,完全对症,故治疗小儿麻疹十分灵验。
绿雪芽古茶树
中医学理论核心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其中就包含着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如阴中之阴、火有五火等等。
茶被人类发明、利用之始,就是被当成药用,大量中医典籍记载着茶的药用。如唐朝《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久食令人瘦。孟诜的《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宋朝的陈承合《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元朝吴瑞的《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明朝·李中梓的《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清朝黄宫绣《本草求真》: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综上所述,茶叶具有多种疗效。这就不难理解福鼎白茶具有治疗咽喉肿痛、牙痛、清热消火、中暑、解毒、水土不服、肠胃不适、无名发烧、疑难杂症等功效。白茶中以陈年老白茶的疗效更显著,这也符合中医阴阳学说里阴阳转化,长期储存过程中,白茶的汤色、滋味、功效香气随着年份出现转化,从而达到以阴制阳,以阳补阴的效果。
陈金水谈三十年前的白毫银针获奖情况并展示获奖的样品
福建省茶叶高级工程师陈金水先生回忆: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北京同仁堂每年向福建省茶叶总公司调拨100斤的白毫银针,作为配制高级药丸用,就是看中白茶独特的药效。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超市出售福鼎白茶
至今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白茶被当做药在中药店热卖。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