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故称“白茶”。对白茶稍有了解的茶友,想必都听过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但这句话背后的道理,你是否真的明了呢?
民间流传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闽茶曲》记载“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关于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来源于福鼎民间的口口相传,但其中的道理,却已经通过现代科学得到验证。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学博士点领衔导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教授及其团队,在2011年时承担“白茶与健康”研究项目时,对1年、6年、18年的白茶同时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方面,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这当然与经历了时间陈化的白茶其内含成分发生的变化有关。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对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在储存过程中,较短年限时,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但储藏时间较长时,均呈下降趋势;茶叶陈放两年后,儿茶素总量下降的速度显著,陈20年茶中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及其组分、咖啡碱、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均很低,而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功能的黄酮类总量却很高,其原因可能是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结构发生了转化,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形成。640.webp (2).jpg
“三年药”,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茶性已在悄然发生变化。
储藏得当的白茶,在两三年的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已在发生变化。青气褪去,汤色加深,由浅黄变到杏黄或更深黄;新白茶类似于豆浆香味的“毫香蜜韵”,在存放3-4年后往往会出现“荷叶香”,香气已渐趋醇和;滋味渐柔,入口顺滑;茶性也由凉渐转平和。这个时候的白茶,亦茶亦药,品藏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