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安化黑茶熬煮的起源

时间:2023-07-26 09:32来源:博客 作者:玲儿浏览:
安化黑茶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茶,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和产量、工艺等要求,鲜为人知。在藏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体必需的要求,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饮茶习惯,即先把黑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的黑茶,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能就更为突
普洱茶
 
   安化黑茶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和产量、工艺等要求,鲜为人知。在藏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体必需的要求,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饮茶习惯,即先把黑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的黑茶,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能就更为突出,只能令其它冲泡饮用类的茶感觉到"火候欠佳"。
   黑茶的熬煮其实很简单,待水温加热到开,放入适量黑茶(此时勿需加盖),沸腾熬煮2分钟关火,盖上盖焖泡3~5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由于黑茶的陈、醇特点,建议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暧水瓶中焖1~2小时,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的深度发酵过程更充分,保健作用价值和口感更佳、更滑腻,汤色也更鲜艳透红。
   关于益阳和安化上千年的茶叶史,是一篇说不尽、道不完的充满传奇和智慧的流光溢彩的史诗。不说唐代的“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畅销中原,不说“渠江茶”到明朝仍被列为全国最有名的茶叶,也不说清朝年间的“四保贡茶”,单讲几百年来作为事关民族和睦边境安宁的“官茶”以及解放后供应西边民族地区日常所需的边销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边销茶是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必需品,是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民贸产品。益阳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边销茶生产基地,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益阳茶厂是全国最大的边销茶厂,年产销达18万担,生产的茯砖茶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坐落在安化的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家白沙溪茶厂,生产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和第一片花砖茶,年产量达10万担,享誉西北地区。桃江县也有另一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家香炉山茶厂,担负着国家指定的边销茶生产任务。多年来,益阳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边销茶厂的生产,积极支持边销茶企业发展生产,求实创新,为益阳茶叶产业发展拓展道路。
   以历史的观点看益阳黑茶,完全可以说,益阳黑茶就是边销茶。几百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益阳黑茶历史,就这一类型茶叶的边销史。历代茶农茶商智慧的累积,形成了精妙的巧夺天工的黑茶制作工艺和精巧的品类繁多的黑茶产品,紧压茶有不同规格的黑砖、茯砖和花砖,以及包括千两茶在内的花卷系列;另有散装形式的天尖、贡尖、生尖和捆尖等篓装茶类,曾从丝绸之路骆驼古道运往天山南北、宁青蒙藏。从《甘肃通志》到安徽祁县《大德诚茶商文献》,无不对近三四百年间之安化黑茶有生动的描述。从祁县到安化边江的水路三千多里、陆路一千多里,茶商经行的每个重要集镇都茵蕴过安化黑茶的香味和色泽。
   其实茶自被人类应用之始即与药物同类,在唐朝之前,茶都是用于熬煮后饮用的,其功效成份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从唐朝开始,茶才流行冲泡饮用,到宋朝时期达到鼎盛。
   茶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演绎出许多茶文化或有关茶的趣事,把茶从等同于药物的一种植物逐步过渡到品其香、悟之理、怡其韵的虚实把玩圣物。国外饮用正统的"中国茶"一定是用熬煮的方法,俗称"烹茶"这也是"茶"传到国外留下的印迹。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饮茶习惯 茶文化 边销茶 普洱茶 紧压茶 中国茶 茯砖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安化黑茶茶中灵芝
安化黑茶茶中灵芝
安化黑茶的主要功效
安化黑茶的主要功效
黑茶的知识
黑茶的知识
饮用黑茶日常注意事项
饮用黑茶日常注意事项
鼻尖上的黑茶香气你闻过多少
鼻尖上的黑茶香气你闻过多少
千两茶黑茶的五大功效
千两茶黑茶的五大功效
如何判断黑茶是否发霉
如何判断黑茶是否发霉
黑茶猴头菇炖鸡汤
黑茶猴头菇炖鸡汤
黑茶—茶中粗粮减肥利器
黑茶—茶中粗粮减肥利器
黑茶在晚上应该如何巧妙运用呢
黑茶在晚上应该如何巧妙运用呢
黑茶是佛 清净昭示
黑茶是佛 清净昭示
黑茶的生长环境和价值
黑茶的生长环境和价值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