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 。《湖南省杂志》载:君山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 此后历代都专门作贡茶。唐宋时,因它处形好像鸟的羽毛,因此人们给它起名为黄翎毛、白鹤翎;到了清代,又因此茶有白色茸毛,改称为白毛尖;1957年始定今名。古时君山茶仅年产一斤多,现年产量也只有300公斤。银针茶每年清明前三四天开采鲜叶,以春茶首摘的单一茶尖制作,制1公斤银针茶约需5万个茶芽。它的制作工艺虽然精湛,但对外形并不作修饰,而要求务必保持其原状,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下工夫。君山银针成品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光亮,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爽,叶底肥厚匀亮。
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员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栗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又据《湖南省新通志》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银盘里一青螺”。
《巴陵县志》记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盛产于唐,始贡于五代。”物以稀为贵,古时君山茶仅年产一斤多,直至清代尚有贡尖、贡蔸之分(即银针、毛尖)。“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下江南时(1871.乾隆四十六年),品尝君山茶后,即下诏岁贡十八斤。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