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说,工夫是指做事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细致、精微、讲究的意思,或者指在某方面获得的造诣本领。
在清代时,工夫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清人刘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茶”则全指红茶。如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其中,工夫红茶有闽红工夫、祁红工夫、宜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潮汕 工夫茶
这里的工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还有技巧,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在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品饮工夫茶是很出名的风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