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种红茶”似乎茶书上从来就没说明白过,大概当时也就是为了区别于“工夫红茶”而被单独分立出来的一红茶类别。而如今全国一下子冒出各种地方红茶,但都不知道如何归类,因此把它们划清界限还是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对待这个问题需要些与时俱进的态度。
众所周知,“正山小种”如今已是公认的红茶鼻主,历史300多年,但我敢保证100年前绝非此名,至少无文字记载。
“小种”和“工夫”这两个词,最早出现在1717年崇县令陆廷灿的《续茶经》:“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但遗憾的是其文中始终没有出现“红茶”的单词组合。
此处先不论当初的岩茶和后来出现的红茶究竟是怎么样的血缘关系,我们只能理解为:《续茶经》里的工夫茶是指拼配茶,小种茶是指单株纯料茶。
那么“红茶”的特定叫法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一溥断定比我们想象的要晚许多,至少在18世纪初欧洲传教士们把“武夷茶”BOHEA改口为“黑茶”BLACK TEA之前国内是没有“红茶”的叫法的。同时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现在大量茶书上所记载的历史红茶“武夷茶”WUYI BOHEA就是如今的“乌龙茶”Oolong,没觉得它们更加的“色泽乌润、形如游龙”吗?也就是说当年凯瑟琳公主陪嫁的是乌龙茶而非如今的“红茶”。
现在我们所指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区别应该更接近于名茶和大宗茶的划分,又如同级外茶和级内茶。那么也就是说工夫红茶是有国标的精制茶,一般都是大茶区拼配成堆的大号茶,大家能听说到的滇红、祁红、宁红、越红、宜红、川红等等都是一个省做一个红茶,一个省用一套标准;而小种红茶是小茶区,有时是指一个市区甚至就一个县的范围,指单一树种经特色工艺加工而成的小品种红茶,有点“纯料”的意思,其区域范围比“山场”“山头”大但比工夫红茶的范围要小许多,如正山小种、九曲红梅、阳羡红等等在区域、品种和工艺上都更具小范围特色,因此也有人把小种红茶理解为红茶类里的名茶。
如今市场上很多的新兴红茶用企业品牌、企业标准,而品质、工艺上又毫无特色,一定要归类,那真对不起,一溥实不情愿将其归结为“工夫红茶的毛茶”了。
当然这里面依然还有个有性与无性、内销与出口的诸多讲究,但并非本文所探讨范围,此处不作赘述。
扯点闲篇,据一溥多年观察和研究发现,英国的“下午茶”其实准确地说不属于“茶文化”,关键是人家也不认的,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是“民族饮食文化”,再具体点说,是“甜点文化”,这绝不是一溥的封闭自守思想老化,一溥很支持将我们的茶文化更加地广义化,但这确实是事实,换位思考一下,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希望是本土化,拒绝外来,尤其是像英国这样历史悠久的传统国家。
多少了解点茶叶加工和茶叶审评的知识,也许大家也就不难发现,其实最早出口到欧洲的中国茶是乌龙茶,也可以理解成“轻发酵红茶”,后来随着量化生产工艺需要以及欧洲人对茶汤口感和饮茶方式的选择,发酵程度不断加强最终成就了如今全球销量最大的茶类---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