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沩山白毛尖历史悠久,传说,远在唐朝就已称著。清同治年间《宁乡县志》说:“沩山六度奄,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沩山称为上品。”又1941年《县志》载:“沩山茶雨采制,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圭院内数株味尤佳。”传说,原密印寺院内有一个老禅师,善作茶,并能识沩山地土、山向,何处产茶最佳。
沩山白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衡山、安化两县的昆仑大山脉蜿蜒从西部的桂岩山插入县境,大沩山系桂岩山北支,最高海拔千余公尺,山上有一天然盆地,地势高峻,群峰环抱,纵横达10余公里,盛产茶叶。沩山主峰毗卢峰直插云霄,峰上有六大胜景,峰下有唐朝兴建的密印寺。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峰奇山峻,风光秀丽。尤其令人赞叹不绝的要算卢花泉瀑布,一泻千丈,恰似银洒河落九天,加之境内溪河密布,常年云烟飘渺,罕见天日。故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
沩山降水量1800-19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全年日照为2400多小时。高山茶园土壤为黑色沙质壤土,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园饮受雾露滋润,不受寒风和烈日侵袭,茶树根深叶茂,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
沩山白毛尖清明后7-8天开采,芽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采摘时严格要求做到不采紫芽、虫伤叶、鱼叶和蒂把。当天采当天制,以保持芽叶的新鲜度。
揉捻:揉捻时速度宜慢、时间宜短,以保持芽叶匀整,揉至叶缘微卷即可。
烘焙:烘焙是在特制的烘灶上进行,茶坯分次一层层地加在烘折子上,用松柴或枫木文火烘焙,火温控制在70-80℃,每烘可加2-3层,约7厘米左右。待第一层烘至七成干时,再加第二层,第二层七成干时加第三层,直到烘干为止。中间不需翻烘,以保持茶条直而不曲。如果气温低,闷黄不足,可在烘至七成干时提前下烘,再堆闷2小时,以促黄变。下烘后再剔除单片、梗子、杂物,使品质匀齐划一。
熏烟:熏烟是一道关键工序。先在干茶上喷洒清水或茶汁水,茶比比例为10:1,待茶叶回潮后才上焙熏烟,发烟燃料宜用新鲜芳香的枫果球和黄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烟气浓度,以便茶叶能充分吸咐烟气中的芳香物质。熏烟时间约16-20小时,烘至足干即为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