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管理专业的刘泽森,1984年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梧州茶厂工作,并从1998年任厂长至今,对梧州茶厂和六堡茶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坦言是普洱茶的热潮,带动了六堡茶的再兴。“2007年普洱茶泡沫破灭时六堡茶开始发展起来,此后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回暖,我们六堡茶整体市场也在不断见好,发展很迅速。”
二战后六堡茶的重新振作是在1951年。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极大调动了茶农种茶的热情,种植面积也由此扩大。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经营广西茶叶,这就是梧州茶厂的前身。到梧州的第二天,魏师傅开车带我到江的对面,观看梧州茶厂的地理位置。
时值雨季,浩荡的浔江泛着洪水从上游汹涌而来,桂江则如一条蓝带般带着清水与浔江在此交汇,两条江交汇后往下,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叫西江,一直流淌到广东省三水县的思贤滘后融入珠江水系。桂江的上游是名气颇大的漓江,在与浔江会合的地方因清浊分明而被称为鸳鸯江。现在已经被旁边的高楼所遮掩的梧州茶厂,就座落在两江交汇的地方,正面临江,三面被林木葱郁的珠山紧紧环抱着。这样的产区环境,显然十分有利于六堡的加工和仓储。
梧州茶厂的创建,在六堡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六堡茶加工工艺的诞生,包括六堡茶发酵、陈化茶窖等新工艺实践都是从梧州茶厂开始的。1954年,六堡茶由于肩负“出口创汇”的使命,政府取缔了十多家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广西大部分六堡茶毛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六堡茶从长期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大生产,同时努力改进生产,推广创新技术。
种种合力下,六堡茶迎来了复兴时期。1955年前后,产量达到了54万斤,差不多恢复到了二战前六堡茶的峰值水平。但这次复兴并没有重现六堡茶的昔日辉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使得刚刚复兴的六堡茶生产重新陷入低迷,加上当时收购价格偏低,茶农积极性严重受损,茶园逐渐被丢荒。上世纪80年代是六堡茶的一个更大衰落期,此时马来西亚矿山已经衰败,外贸受阻使得茶价较低,于是包产到户后茶农纷纷毁掉茶园改种其他农作物,据记载1989年六堡茶的产量竟然只有区区14吨。
在此过程中,梧州茶厂走得也是一路艰辛,在1972年至1978年按计划加工黑茶茯砖后,因外销不畅而又没有计划下拨,从1981年开始生产茉莉花茶。当时梧州茶厂加工茉莉花茶的许多原料,还是到云南进行收购的。整个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逐步恢复。
据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龙志荣介绍,现在全市茶园面积已达6.5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有34家,2013年六堡茶的年产量为9750吨,产值约10亿元。对六堡茶来说,无论是产量还是产值都是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34家企业中,除了梧州茶厂和中茶外,基本上都是2008年后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而涌现出来的。刘泽森认为,是这些年普洱茶的市场发展带动了整个黑茶产业的发展,也让六堡茶获得了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