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色为什么是白色?
白茶是在福建东北部沿海的特产茶种,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陈年的白茶外面的茶毫呈银白色,但拨开芽头,内叶面就会呈明显的棕褐色或可以称咖啡色,而不是呈黑色或是灰黑色。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没有很准确的时间记载,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
虽然众说不一,各有道理,都只是一家之言。本人认为既然《大观茶论》有明确的记述,并且成为贡茶,那白茶就一定远远的早于宋朝的历史,因为在那个沿海的山地上,茶树要生长成型,没有上百年或是几百年的生长怎么能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呢。更何况在宋代就有了加工工艺的记述呢?
白茶,生长在闽东北这天造地设的地方,我国茶类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他独特的品质占据中华茗茶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