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好的武夷岩茶需要具备什么特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蜻蜓头、蛤蟆背、三节色。 是的,武夷岩茶的这些特点到今天已经深入人心了,甚至很多书籍上,学术论文里,都把这些特点作为衡量武夷岩茶优劣的重要标准。这些标准由来已久,今天依然适用吗? 三节色:专指
如果你问:“好的
武夷岩茶需要具备什么特点?”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蜻蜓头、蛤蟆背、三节色。”
是的,
武夷岩茶的这些特点到今天已经深入人心了,甚至很多书籍上,学术论文里,都把这些特点作为衡量
武夷岩茶优劣的重要标准。这些标准由来已久,今天依然适用吗?
三节色:专指
岩茶干茶特点。具体指:干茶的头部乌褐色、中间过渡色、尾部浅红色等三种色彩。长期以来,“三节色”被认为是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
蜻蜓头:指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
蛤蟆背:指叶背起蛙皮状砂粒,叶片起凹凸不平的小泡泡。
近日,小懂专门就“蛤蟆背”的问题请教了
武夷岩茶非遗传承人王顺明老师。
没想到,王顺明老师上来就给了一个颠覆性的判断:蜻蜓头、蛤蟆背、三节色,都不是优质
武夷岩茶的特点。呀呀呀,简直太意外了!很多茶友早都把这些当作优质
岩茶教科书式的标准了吧?
关于“蛤蟆背”这些特点,王顺明老师告诉小懂,这是解放初期有人写文章提到的
岩茶的几个特征,后来被很多
茶商用于营销,越传越广,越传越变味。
王顺明老师说 ,传统的
岩茶常常会有老叶片,而且焙火多为中火以上,甚至足火,比较容易出现蛤蟆背。但现在的
岩茶大多按中开面
采摘,几乎见不到老叶片了,因而蛤蟆背也较少见到了。即使有蛤蟆背,也不能因此判断这茶就是一款
好茶。(懂茶帝注:顶叶面积相当于第二片叶子的二分之一为“中开面”。)
小懂咨询多位
岩茶资深人士了解到,其实“蛤蟆背”是
岩茶在焙火过程中形成的,就像人的皮肤被开水烫一下,也会起泡泡,其中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现在,有些商家还常常拿“蛤蟆背”说事,忽悠茶友说这就是
好茶。其实,很多所谓的“蛤蟆背”是通过低温电焙,人为制造出来的(当然也有自然形成的)。另外,一些使用重焙火的
铁观音等
乌龙茶也会有“蛤蟆背”。
说了这么多,其实小懂就是想告诉大家,蜻蜓头、蛤蟆背、三节色只是
岩茶可能出现的一个特征而已,但它与
岩茶的品质优劣关系不大:有,未必是
好茶,没有,也不一定是孬茶。亲们,不要再迷信了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