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说起具有国际知名度、辨识度的中国民歌,有“中国第二国歌”之美誉的《茉莉花》无疑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中国人对这种原产印度的花型小巧、芳香扑鼻的花朵的确是份外喜爱。如果问中国哪里的茉莉花最负盛名,那么目光就该投向中国东南的“茉莉之都”——福州。福州茉莉花不仅数量和质量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福州人另一智慧的创造,则让花与茶从此结缘,这就是茉莉花茶的生产。
2014年,作为两千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劳动人民利用环境、适应环境发展农业的典范,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春天的味道
“此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从宋人梁克家《三山志》的记载中,不难看出,茉莉已是“闽之特产”;而更早的文献晋代《南方草木状》则记载了茉莉花的传入:“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这首福州民谣,更是描述了茉莉花已进入闽边江口的寻常百姓家。
说起茉莉花茶,其源头可追溯至汉代,创制于宋,兴盛于清。历史上,福州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严重不足。福州人想到了积沙成田,并在沙田里种上了茉莉花,同时,福州四面环山,当地人在海拔600~1000米的山地种植了茶叶。
有花且有茶,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并不稀奇。茉莉花茶的诞生,还需要一道重要的程序——花茶窨制工艺。
所谓花茶窨制,就是利用新鲜的茉莉花花朵具有的吐香特性和干燥的茶叶所具有的吸附能力,在“一吐”和“一吸”的化学物理变化中,形成花茶独特的色、香、味。茉莉花茶的窨制很是讲究,每次茶叶吸收完花香之后,都需要将废花筛出,再次进行窨制,如此反复数次。一般来说,需要窨制3~7次,才能让茶叶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味。
从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角度,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是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茉莉花基地(湿地)—茶园(山地)的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既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同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因而,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的外事礼茶,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春天的味道”。
抓住契机再造茉莉之都
“茉莉之都”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起源地,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多年稳居第一,福州也是全国唯一将茉莉作为市花的城市。
茉莉花茶传统生产模式在福州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这一农业文化的活化石在发展中却曾处于濒危的状态。据悉,在福州茉莉花种植鼎盛时期,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与茉莉花有关的从业人员。福州的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最低时不足5000亩,茉莉花茶企业从千余家锐减到20多家,年产量不足3000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称,由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在茉莉花采摘的时节,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可达七八千元。
对于很多农业文化遗产地来说,在农业与城市之间找到平衡,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切入点,福州也不例外。从2003年开始,福州就开始了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申请工作,福州茉莉花种植于茶文化系统也在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中渐渐重现生机。
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对福州过去生产制作茉莉花茶历史的肯定,又给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申遗”成功后的第二个月,福州市就将种植茉莉花的补贴从1500元/亩提高至2000元/亩。同月,福州市发布实施《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对茉莉花种植、茉莉花茶加工制作、茉莉花品牌保护等做出了规定。
据悉,目前,福州地区的茉莉花种植面积近2万亩,茉莉花茶产量1.5万吨。福州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茉莉花的种植面积会适当地稍加扩展,不会大规模地扩大,更重要的是提升品质。今年4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福州茉莉花茶位列第七,品牌价值为28.52亿元。
在日前于昆明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福州市农业局举办了茉莉花茶推介会。昔日,茉莉花茶从“西国”东传,茉莉花茶又以福州为起点,经海上贸易走向全世界。而今,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区域的福州,正携作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福州茉莉花茶积极地走出去。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