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载探索 改变安化旧貌
安化山高雾厚,产茶历史悠久,但农户缺少文化,只能守着金山饿肚子。 俗话说“花多茶质好”,生产茯砖茶的关键是发花工艺,1953-1958年间,安化茶人于战乱中历经10年探索,建造烘房解决了发花过程中的温湿度难题,通过控制外界条件,促进“金花”的生长繁殖,打破了“无泾阳之水和气候无法制茯茶”的迷信说法。
50年代机器精制茶叶在安化第一茶厂得到全面应用,结束了千百年来的手工制茶史。以机筛为例,就有滚筒圆筛机、平面圆筛机、斗筛机、小型切茶机、大型机动风车等。(如下图)1958年第一块量产茯砖(简称58茯茶)的诞生,结束了数百年陕西发花史,奠定本地加工销往西北的产销格局。
高贵血统延续 百年经典传承
一代人的延续,从祖孙三代相貌看出的相似,是生命DNA的力量。一份经典的传承,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品牌,而保存30年的企业只有0.025%。没有被岁月湮没的老字号源自几代人的辛勤守护耕耘,便是世间奇迹。
50年代,中茶首任经理、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提出“中国茶叶要走向世界,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由八个红色的“中”字组成圆圈,“茶”绿字居中,表“红色中国,绿色茶叶”之意。中茶牌商标专用权的取得,是“中华老字号”传奇之始。这份传奇和1958年的故事一同镌刻于58年产茯茶,载入史册。
记忆1958作为安化地域文化的里程碑,是黑茶文化精髓的载体。铭记历史,回望来路,1958年,全国茶叶公司统归中茶公司管理,各茶企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以及厂家名称,然而今天黑茶领域能够传承并且使用“中茶”的商标的只有安化第一茶厂一家,中茶之于58茯茶,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蕴含一种流芳百世力量。这份历经发展的洪流而不改的DNA是能传承下去的根本。
面对市场的喧嚣变幻,中茶人坚守本分,延续高贵的血统,传承百年经典;镌刻下中茶第一茶厂的先辈的故事,穿越百年,典藏记忆。以兼容并包的精神,以市场多元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知识小贴士
生态环境
湖南安化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资江横贯县境中部,境内群山连片,丘、岗、平地分布零散,山体切割强烈,溪谷发育,水系密度大,无霜期平均长达300天,冬暖夏凉,是茶树生长的黄金宝地。土壤肥沃,以板页岩、冰碛岩风化发育和广为分布的“砾土”所形成之土壤占71%,酸碱度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铁、锌、硒、氟等元素。安化所产之茶叶,油腻光润,呈乌油色,香气浓厚,水味先涩而后甘凉。
中茶百年木仓
中茶“百年木仓”始建于1902年,采用松木为材质建造,木头导热性差且透气性好,茶仓常年稳定在18℃至25℃之间,且氧气流通充足;同时采用三层全架空建筑结构,4米高的核心藏茶仓内湿度维持在60%至70%之间;更为难得的是115年无间隔使用,菌落环境已经历经自然生成、自然选育和交互繁衍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优生菌落环境,从而形成了极利于黑茶陈化的黄金微生态和黄金微生物环境。
一仓两藏
将优质黑毛茶储藏于独有的百年木仓自然陈化一段时间,加工为成品后再次放入百年木仓中储藏陈化,最终完成“一仓两藏”的醇化工艺,形成中茶百年木仓滋味浓酽、木仓菌香的独特品质。
中茶百年木仓8730菌(CGMCC NO.8730)
中茶百年木仓8730菌(CGMCC NO.8730)是由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首席营养学家王春玲博士领头,在中茶安化第一茶厂、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通过为期3年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从300个微生物分析样本中,建立8项选育标准,形成1个中茶百年木仓菌种库,分离选育出的性状最优、活性最强的冠突散囊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认证资质完整的茶叶发酵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