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介绍 >

一口气了解普洱茶江湖“熟茶之父”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05-28 15:32来源:观茶 作者:佚名浏览:
一口气了解普洱茶江湖“熟茶之父”背后的故事
云南普洱茶茶的历史一直是悬在许多人心头上的谜,其起源有许多版本,扑朔离迷,杂项丛生,而流传的资料往往语焉不详,没有真正触动历史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证据可言。
 
卢铸勋先生对许多人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香港界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杨先生说,这是香港与外界长期的不交流导致的。他指的是文化上的交流。
 
1927年,卢铸勋先生1927年出生于广东,11岁到澳门做学徒,开始学做生意。
 
1939年,卢铸勋前往香港,开始接触茶。后来遇到战争和天灾,多次往返于澳门和家。
 
1943年,卢铸勋先生在兄长卢炳乾的带领下,再次来到远离战乱的澳门,在英记茶庄做杂工送货,学茶师从吕奀芬。当时,英记茶庄规模已经不小,茶庄拥有各种技工、茶师、推销员、杂工共十几人,拣茶女工十几人。主要制作的茶有英记米兰茶,古磱银针茶,销往金边、香港、中山石岐以及中山三乡。古法蒸制散装及笠仔六安茶、普洱茶饼主要销往港、澳,岐山等地。当时茶商鸿华则是转口销南洋最多,其茶品主要是英记供货。
 
1946年,卢铸勋调升工厂学习筛焙、蒸制各类旧茶,这份工作卢先生一做就是七年,工作越来越受到认可。当时的红茶的很好卖,考虑到红茶的销量不错,价格卖得起来,卢铸勋想,要是把青茶发酵转化成红茶,那不是可以赚很多钱?已经掌握茶叶加工技术的卢铸勲于是开始钻研,将十斤青茶加水发酵转红至七成干,放入货仓焗六十天后取出,泡出来的茶汤色比蒸制的旧茶更为深褐色,茶味也更淡,卢铸勋终于研制成功。
 
1949年,中国大陆开始实行统购统销,取消私商,一些商人开始向海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私商被取缔,那些当时喝惯了红汤普洱茶生茶)的香港客人实在喝不惯发酵不到位的新滋味,一时间导致了市面上有年份的老滋味茶饼的通货紧缩,像宋聘号、敬昌号、同庆号等价格飞涨,造成市场无货可供的困境。随着香港贸易通货的迅速增长,澳门的转口贸易已无法与香港相提并论。于是很多茶商找英记问有无技术可以生产,当时谁也不懂此项工艺,卢铸勋还是觉得应该研制一下,他已经在制作工艺方面很有经验,也表现出一些天赋。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后,终于研制成功,每个月可以生产茶饼30到50件。
 
1954年,卢铸勋带着多年的技术积累,离开了澳门,定居到香港,同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福华号宋聘唛"。唛,音ma,是英文mark在广东话里的音译简称。后来中茶公司勐海茶厂和其他茶厂生产的各式茶饼,在出口的时候,把自己的配方编号,诸如75428582、8653等等,印刷在每一件普洱茶的大票上时,标之以"唛号"二字,其根源就在于这个音译的简称。"福华号宋聘唛"这个商标,从那时起,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卢铸勋接到一单生意,唯一洋行的邓堃要做一批姑娘紧茶。卢铸勋之前也没做过此类茶,回家研制了一周,交出了货物,第一天邓堃下了1000支的订单。生意是来了,可是当时卢铸勋连买茶青的钱都不够,于是再次找人投资,几经波折后终于找到钱和茶青。之后,他把此款茶命名为"宝蓝牌",当时用的料是越南会安青,广东粤毛青,四川川毛青。
 
1957年,南洋经济不景气,香港也受到影响,销南洋的四大家赊出的货款,只能收回一小部分,当时给卢铸勋投资的几个人也从福华号撤回股份,卢铸勋只有用自己的工资顶住,才没有变卖生产茶叶的工具。
 
1959年,唯一洋行再次给了卢铸勋一份1500支的紧茶订单,勉强又熬过一段时间。
 
1960年,西藏封锁,不与外商贸易,一些茶厂也开始停业。当时卢铸勋只有帮别人去发酵茶业换取微薄工资。也是这一年,卢铸勋开始新的一批茶生产,这次他用的是云南茶青,在经过60天的试验工艺后,发酵出来的茶汤色深褐明净,口感不错,鸿华公司愿意以每司担320元收购,因为第一次有普洱发酵旧茶在市场上出现,卖得异常好。
 
期间,香港有位名叫曾鉴的茶人向卢铸勋请教制茶秘方,他也一五一十,和盘托出,毫不保留。在附近做生意的茶商张旺燊,听到了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说是不应该将技术轻易外传,还说"未来十年,香港茶业的局面,会因这件小事而为之一变"。
 
后来曾鉴的弟弟曾启到广州加入中茶分公司做茶业发酵师傅,担纲茶叶发酵师之职,开启了广东中茶公司的普洱发酵之路。广州的中茶公司,学会了发酵的方法,大大减少了从云南批发紧压普洱茶的进货数量,直接搞来云南茶菁,再拼配上广东当地的茶菁,制成广东普洱茶。 虽说拼配了广东茶菁的普洱生茶,味道上比纯正的云南茶差了不少,但毕竟是红汤的生茶,在粤港澳和东南亚各地,比那些云南中茶公司生产的清汤茶,市场要好许多。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香港的市场上,也就再也见不到云南的茶菁。空怀技术却没有原料,是无论如何也生产不出茶饼来的。直到七零年代,云南的茶厂也辗转从卢铸勋和他的传人那里学会了普洱发酵的技术,广东普洱面对纯料的云南茶失去了竞争力,销路无法解决,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茶菁,才又把云南的原料送到了香港,但这已经是十多年过去的后话了。1962年,卢铸勋与南天贸易公司(香港著名的茶业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里,垄断大陆到香港的所有茶业贸易)的周琮到泰国了解茶业情况。在周琮引荐下,他认识了曼谷茗茶厂的杨大甲,向当地茶厂传授普洱茶的发酵技术。自此,泰国也开始了普洱茶的发酵技术。
 
1973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酵的红汤普洱生茶,而这种茶广东有生产,决定去学习。他们组织了昆明茶厂吴启英、安增荣、李桂英等三人,勐海茶厂邹炳良、曹振兴两人,还有下关茶厂的两个人,共七人的出差小组,前往广东,学习普洱茶发酵,也就是曾鉴的弟弟曾启带过去的技术。去广东的考察学习小组回来后,三家茶厂的技术人员开始试验,最终却都不能照搬广东工艺。广东发酵时是洒热水,云南天气条件和广东不同,昆明茶厂就把热水换成冷水,很快做成了昆明的发酵产品。勐海有勐海的工艺,下关则结合自己紧茶的热发酵工艺,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这些产品成果,也都和广东普洱茶,有着完全不同的滋味。1975年,勐海的普洱茶基本定型,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现代普洱熟茶。后来,唛号为7572的勐海熟饼、唛号为7663的下关销法普洱熟沱、唛号为7581的昆明普洱熟茶砖开始批量出口,成了云南茶叶公司的拳头产品。
 
1975年,卢铸勋成立了裕泰贸易公司,经营茶叶茗茶厂所制的发酵普洱茶,制作出第一批100支同庆号茶饼,1976年运到香港,开始在三个茶庄卖。
 
1976年,南天公司的周琮曾于邀请卢铸勋前往云南,卢老让周琮带去了发酵普洱茶的方法,帮助云南走上自己普洱茶的发酵之路。事实上,直到这一刻,才有了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的分法和叫法,此前所有的普洱茶,按照今天的标准,都是生茶。1979年,卢铸勋前往长沙益阳茶厂指导制作发酵茶。
 
1989年,卢铸勋开始做"福华号宋聘唛"共420支。
 
1992年,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指导制作发酵普洱茶。
 
2000年,卢铸勋宣布退出江湖。
 
普洱茶完成了从传统的红汤生茶,到澳门、香港和广东、泰国的红汤生茶,最终演进到云南的现代普洱熟茶,工艺上也从瑞贡天朝的时代演进到了人人可得的速饮消费品。卢铸勋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参考《普洱》,卢铸勋《乱世小子回忆录》==============================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发酵 普洱熟茶 普洱茶饼 昆明茶厂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生熟的味道代表两种不一
普洱茶生熟的味道代表两种不一
普洱茶中台地茶小树茶大树茶古
普洱茶中台地茶小树茶大树茶古
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一泡普洱茶的
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一泡普洱茶的
普洱茶中的靑味是怎么回事
普洱茶中的靑味是怎么回事
勐库的普洱茶好喝了才知道
勐库的普洱茶好喝了才知道
普洱茶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价格
普洱茶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价格
普洱茶帮你调理肥胖脂肪肝以及
普洱茶帮你调理肥胖脂肪肝以及
普洱茶市场一样是个江湖
普洱茶市场一样是个江湖
如何快速品鉴普洱茶让你乐在其
如何快速品鉴普洱茶让你乐在其
普洱茶带酸是怎么样造成的
普洱茶带酸是怎么样造成的
普洱茶为什么会出现燥口、干喉
普洱茶为什么会出现燥口、干喉
性价比最好的茶还是普洱茶
性价比最好的茶还是普洱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