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汤村,一听到名字就觉得有些古意在里面的,在大王峰脚下的小村子。保留着古朴的味道,民宿很多,外来人很多,但租它的人都保留了房屋本身的格局风貌,只做了修缮。蓊郁的树木,清新的空气,袅袅的炊烟,并不远的山峦,时不时的几声狗吠,走地的鸡,兀自盛开的山茶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样子,安宁的、烟火的,离小时候越近,离生活本身越近。
阿牛领着我们从村头逛到村尾,告诉我们说在武夷山这是不多的外来人集聚地之一,学雕塑找灵感的、学绘画来写生的、写文章的找环境的、爱茶成痴来寻茶的……都在这里。
在朋友圈偶然看见阿牛写的问茶会八年,觉得好好玩,就让同事介绍,要去看看。见阿牛本人,就如文章,也好好玩。早晨见他时正要过桥去买早点,后面跟着一只乖巧的黑背。黑背老了,它刚受了伤,跑几步路都会气喘,可是眼神却温和下来了。
阿牛是台北人,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在武夷山,都会住在山茶花客栈。他对这个小村庄熟门熟路,和每个迎面过来的人打招呼,黑背可以随意在人家喝饱水。外来的人多了,许多新鲜的元素涌进来,此地变得更好玩了。
同样好玩的还有他的那些朋友。
因茶而来的,不做茶,开了客栈的。
追雪而来,没见雪,人却留下的。
我来之前还准备了一个问题。意思说如何把茶会办得好玩?因为我们常常会把一个茶会变得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看到他们就觉得这个问题很多余。一群好玩的人策划,茶会不好玩都难。
山茶花掌柜小猪爱茶,在云南时收到一泡火风送的茶,一下子爱上那个茶的味道,问过才知道是岩茶,那个时候普洱正热,岩茶在国内的名气不大,很多人不知道岩茶。刚好有机会来武夷山,在下梅,没有茶会的形式,突发奇想,既然大家都不知道岩茶是什么,那么办一场茶会问茶好了。
问茶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年,很多细节和主题已经记不全了。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上百人,从最初当地人穿背心拖鞋到现在很多人慕名赶来。八年了,它依然是不带任何商业目的地发展着,持续着
盲饮,是茶会的经典节目。只有包茶的人知道是什么茶,其他人一概不知。泡了茶,让大家猜,小猪说当时她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年盲猜的那些人如今都已经是大师了,看着他们猜茶,看着他们出丑,快乐极了。
七夕茶会,男士泡茶,为女士服务。
也有变装秀等等。
刚刚结束的八月份这次,主题是“人在草木间”,希望回到茶的本身,在选址和布置的时候尽量选取自然的物件,从桌椅到器具都尽量契合最初的用意。
……
这种新奇的点子,不断地穿插在问茶会上。所以问茶会能够一直好玩着。
它的不确定性很多,茶会的节目安排也都要看参加人员的技艺。茶会开展之前临时变换场地也是常有的事,遇到更好的、更合主题的场景,就会毫不犹豫地重新布置,决不将就。然后调动所有细胞搭建,不休不眠,常常睡在现场,完成之后全部“北京瘫”。
光是听,都觉得有意思。我想,做一个有趣的茶人,最关键的还是心态,以好玩的心去对待,把每一次的相逢都当做后会无期去珍惜。不忘初心,享受过程,一期一会。
终于明了为什么很多人喝到岩茶之后,茶路就止于此了。因为你每一次与它相遇都能感知到新鲜的元素,期待着每一次久别重逢的惊喜,也期待着日日是好日的美妙。
我们慢慢走过了兰汤桥,就到了三姑,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喧嚣世界。
可惜在武夷山呆得时间太短,不然可以,夜来小酒三二两,几许茶,不过兰汤桥。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