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茶树知识 >

茶树之“丛”与“枞”

时间:2023-11-10 10:06来源:闽北日报 作者:王德仁浏览:
茶是丛,还是枞?究竟是丛味,还是枞味?到底有没有百年老枞?名丛与老枞是怎么回事? 最近,常被一些品茶专家的茶见,一些笔茶文客的高论 ,搞得茗不知味,茶不知道。我既敬佩他们的茶道精神,又被他们的茶论,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然而,茗有其味,茶有所道,我们
普洱茶
是“丛”,还是“枞”?究竟是“丛味”,还是“枞味”?到底有没有“百年老枞”?“名丛”与“老枞”是怎么回事?  
最近,常被一些“品茶专家”的茶见,一些“笔茶文客”的高论 ,搞得茗不知“味”,茶不知“道”。我既敬佩他们的茶道精神,又被他们的茶论,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然而,茗有其“味”,茶有所“道”,我们当如何去正确理解茶的“丛”与“枞”。
   
茶,是人在草木间,看茶,当跳出草木间,不然,眼近在眉,怎能看得清一个千古的“茶”字。我好茶,虽不是茶科出身,也不是茶工师业,更不是斗茶博士,但凭平生饮茶悟茶,说点一二,抛砖引玉,也算品茶论道。      
老枞水仙持茶叶为“丛”,不是“枞”者,认为大多茶树为灌木,所以茶只能是丛;不少茶业茶商的包装箱印“老枞”是错的,应为“老丛”。品茶细思,要识茶之味,饮茶察源,当明茶之理。我认为作为茶蕰万象的茶,既有灌木之丛,也有乔木之枞,不能因普遍的灌木矮丛,而去否定特殊的小乔木或乔木高枞。这点茶学常识,古人早就有之而明之。
陆羽《茶经》开篇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说得很明确,什么是茶,南方的嘉木,有一尺二尺高的灌木丛,也有乃至数十尺高的乔木枞。特别是巴山峡川的茶树粗大得需两人合抱才行。说到茶字有,“茶圣”陆羽也说得很清楚,因品种不同,各地称名也不同,他主张的茶字就是人把草木并合在一起。我们读《尔雅》中槚,就是荼的分类,特指味道比较苦的荼,是感官滋味层面上的直接体验,那时候,国人观念是草木一体,而不是今日植物学意义上的乔灌木之谓。对茶的追求不能南辕北辙,因为茶,我们需要人赋予它新的生命与价值,更需要保留它的内质与内涵,为此,人也要有足够虔诚的态度去看古人的传承。由此,可以说茶:矮的佳木为丛,高的佳木为枞,这再也明白不过。
茶之兴起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也有茶学:“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产于湖北荆州玉泉山的茶,是“楚老”,茶叶若仙人掌,好像可以用它拍拍仙人洪崖的肩膀。茶树生地处“荆楚”,诗语双关。一是杰出的人才被美誉为“人中翘楚”,有德高望重之意。二是茶叶制成“仙人掌”,形态特征说明该品种为大叶乔木茶。后有人将“楚老”改成“丛老”,既不合诗情,更不符地情。
 
北宋茶盛,诗人梅尧臣寄欧阳修《次韵和再拜·咏建茶》诗中就有“建溪茗株成大树,颇殊楚越所种茶”之句。意思就是闽北建溪有的茶树之大,颇为特殊,像楚越那个地方的茶树,并非是没有修剪而成的大树。其实建溪的水仙茶,就是小乔木树。
从茶科学上来说,世界上的茶树都属于亚种,其又分为中国亚种和阿萨姆亚种。中国亚种茶可分两类型,即武夷变种和大叶变种,武夷变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东南亚和日本等;大叶变种主要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北等省。所以,我们切不能只看到武夷变种的灌丛,就去看大叶变种的乔木枞。
上述充分佐证了“百年老枞”的原始,也有力证实茶枞的历史传承。茶学研究界认为,茶树树龄有50-80年的可称为老枞。如此,有老枞茶,就有“枞”味。笔者曾写过一篇“还是留点枞味”的茶文。所谓“枞味”,不过是乔木茶树的一种韵味,如武夷茶长在岩谷,就有味在“岩骨”。同理,老枞水仙,也有树老酯香的“枞韵”香味。如果说其它品种茶都冠上“枞味”,不过是借其“茶老味重” 特色,“老茶珍贵”韵高的广义形象。中国茶中老枞,茶的中国特色韵味,何以否定呼?
再说,一品种茶,说丛味,道枞味,都是一方水土一方茶的韵味,就如南橘北枳,其味不同一样的道理。为此,老枞水仙,说是枞味,请问何以错?又错在哪?为什么非要用一般的“丛味”去代替“枞味”呢?品茶者,当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承,重在现实。比如,有人叫茶,也有人称茗,都是茶。喝茶,还当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明智才是,这点要向古人学习。古人的“禅茶一味”,就有出家人的禅悟韵味,茶一般只能“喝”或“饮”,但佛教僧人却是“吃茶去”,难道“吃”字也是错的吗?不,那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经典说法。
茶,历代风流韵,千秋致仕情。中国神奇叶,香味韵深重。丛味是一味,枞味,也是一味。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茶树 好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勐海县古茶树茶叶有限公司
勐海县古茶树茶叶有限公司
澜沧、西盟、孟连古茶树分布
澜沧、西盟、孟连古茶树分布
云南普洱茶十大顶级古茶树区
云南普洱茶十大顶级古茶树区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
一棵茶树的故事
一棵茶树的故事
马关县境内发现了两株大型野生
马关县境内发现了两株大型野生
我国最古老的普洱茶树
我国最古老的普洱茶树
云南普洱古茶树的重要性与文化
云南普洱古茶树的重要性与文化
王平盛——茶树品种专家
王平盛——茶树品种专家
云南“老茶树”曾云荣
云南“老茶树”曾云荣
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特点
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特点
临翔区邦东娜罕古茶山茶树品种
临翔区邦东娜罕古茶山茶树品种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