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栽培 > 茶树知识 >

茶树(Tea Plant)科普

时间:2023-11-10 16:43来源:启翁记习茶 作者:启翁记习茶浏览:
过了春分,北方竟还在飘雪飞花,而南国的茶园却一定是嫩芽紫红,青翠欲滴了。 新茶敢比玉无瑕,自具清香人尽夸。古云: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唐陆羽《茶经》讲: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明李时珍则将茶归入果部,《本草纲目果部茗》讲: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
普洱茶
过了春分,北方竟还在飘雪飞花,而南国的茶园却一定是嫩芽紫红,青翠欲滴了。
敢比玉无瑕,自具清香人尽夸。古云:“早采者为,晚取者为茗”。唐·陆羽《茶经》讲:“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明·李时珍则将茶归入“果部”,《本草纲目·果部·茗》讲:“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茗尔。”春茶一般在惊蛰和春分期间开始萌芽,清明前即可开采。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树发芽少,故明前茶颇为珍贵。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茶树(Tea Plant)科普
社前茶大约在“春分”时节左右采制的茶芽,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社前茶的茶叶更加细嫩,也尤为珍贵;所谓火前茶即清明前茶,清·乾隆皇帝《观采茶作歌》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雨前茶指谷雨前,雨前茶虽不及社前茶珍,也没有明前茶嫩,但由于此时气温升高,茶树的芽叶生长较快,滋味鲜浓而耐泡,故前人亦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正当其时”。
中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上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饮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经成为古时人们一天正常运作离不开的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茶俗作为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茶树(Tea Plant)科普
如今,茶或许不再是你我的生活必需,但在和风日暖的春日,邀二三知己,架起茶炉,试茶品茗倾谈,新茶特有的纯净通透,如潺潺流水,涓涓清溪,自可以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
 
自然形态:
中文名:茶树
拉丁文学名:Camellia sinensis
英文名字:tea plant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 山茶科 Theaceae
属: 山茶属 Camellia
种: 茶树 C. sinensis
山茶科,常绿灌木。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花1-3朵腑生,白色,有花梗。蒴果扁球形,有三钝棱,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产于我国中部至东南部和西南部,有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之分。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茶树(Tea Plant)科普
其实更爱读陆羽《茶经》源之一 中对茶的描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艹设>,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艹尼>,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茶树(Tea Plant)科普
生茶树多为乔木,可生于溪涧旁,在石缝中,枝壮叶茂,芳香诱人。
达尔文曾说: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茶树至今已经有六千万至七千万的历程了。中国从公元六世纪以前就有了茶的记载。1961年在我国云南勐海县西南60公里大黑山上。树高32米,树围3.2米,冠幅直径8米,经考证树龄已有1700多年。今天,科学家通过对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种内变异及细胞遗传学上的研究,肯定地说:茶树的根在中国的滇西南。
 
【民俗用途】
生活必需饮品: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茶这样对中国人的生计、生活、文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对外交流。作为茶树的发源地,中国人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喝茶了,直到南朝永明年间,才向域外输出茶叶,世界各国饮茶、种茶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饮茶首先传到日本,后荷兰商人从中国购入茶叶,再转运欧洲各国,茶叶随之渐渐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及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树(Tea Plant)科普
客来敬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在古代中国最普遍的茶俗便是“客来敬茶”,“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了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体现了中国人的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大抵客至,寒喧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盏,升火烹茶,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躬着茶,微笑地说:“请用茶”。饮茶人宜双手接杯,道声谢谢,端杯细啜,赞主人茶叶佳、好,一道茶后,寒喧叙话,主人复斟茶。
 
茶礼: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它起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红楼梦》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如今,我国许多乡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 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茶树(Tea Plant)科普
茶贩和茶博士:晋代《广陵耆老传》云:『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茗不减。』所谓茗,即茶水;这老妪是最早的茶水小贩形象。后来虽发展有茶棚、茶馆、茶楼,茶楼里负责煎茶、煮茶、沏茶、泡茶的师傅 被称为“茶博士”。但“茶贩”这一行业一直存在,成为旧时街头巷尾一幅特色风俗画。正是:银针碧螺漫自夸,玉壶沏煮胜紫砂。夏至日长行人少,担歇柳荫闲斗茶。
斗茶:斗茶又称茗战、点茶或点试,是审评茶叶品质优次的主要茶事活动,盛于两宋。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在小块,再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斗茶比的是茶叶的质量,斗茶虽曰“斗”,不过是清茶数盏,文静雅观,还可以通过斗茶切磋采制技术,交流品茶艺术,而达官显贵们则可从中挑选贡茶,以茶而得福,因茶而得宠。
 
元稹和他的宝塔茶诗: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先后表达了茶的三层意思: 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层层递进,朗朗上口,一边品茶,一边以诗唱和,好不尽兴。 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733年-804年),我国唐代杰出学者,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从茶的实物到器皿,再到水的选择,各地风俗的呈现,茶的华夏版图也变得清晰可见,到最后形成的是茶的图腾与仪式等,内容广泛,堪称是一部茶的百科全书。茶树(Tea Plant)科普
茶会或茶集: 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围绕茶的饮用,还兴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风尚,茶会即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周贺有诗云: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由此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而如今的茶会可是因目的不同而自由划分的,如节日茶会、纪念茶会、研讨茶会、品赏茶会、艺术茶会、联谊茶会、交流茶会等等。 茶树(Tea Plant)科普
僧茶:茶是禅僧的饮料,也用来供佛。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 “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指的就是山僧只要三亩茶园,就可以维续生命的存在;渔夫只要一根钓竿,就有自足的生涯。吃茶在此被仪礼化,而庭园打扫、砍柴、耕田、种茶等云水要务,就是佛法,所以住在山上的禅僧种茶维生,也寄托禅僧佛作佛行的心愿。茶对佛教来说,不只是一种“荡昏寐”、“净尘心”有助于修行的饮料;而且是用以标榜俭朴的所谓“素业”。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饮茶习俗 茶文化 栽培型 野生茶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临沧古茶树分布
临沧古茶树分布
“陕茶一号”成国家级茶树新品
“陕茶一号”成国家级茶树新品
云南普洱茶的古茶树比其他茶类
云南普洱茶的古茶树比其他茶类
茶树根的组成
茶树根的组成
影响茶树根系生长的几大因素
影响茶树根系生长的几大因素
茶树花简介
茶树花简介
茶树的扦插繁殖技术
茶树的扦插繁殖技术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陕茶一号”成国家级茶树新
“陕茶一号”成国家级茶树新
古时茶树滴水可解毒
古时茶树滴水可解毒
山里的茶树为什么不开花呢?
山里的茶树为什么不开花呢?
茶树之茎
茶树之茎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