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充沛的光热条件、肥沃的红壤、砖红壤,让茶树放任去长的话,30年左右就可以长到合抱之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过一个实验:1985年播种在资源圃的茶籽,2016年已长成高8.3米、干围1.35米的大茶树。
这是一个具有可预知性的实验,它并不意味反过来可以认定:只要树高、干粗相当,树龄一定会相当。因为茶树的生长及形态构造,受气候、自然环境、人为干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大。
关于生长过程中的茶树树龄,目前还没有简便易行的准确测定方法。如果真要测定,通常做法如下:
1、数年轮。这是毫无争议,最简单直接明了的办法。问题是,你舍得把一棵老茶树砍下来数年轮吗?茶农舍得吗?所以,这个方法不太现实。
2、同位素测量。一般用于测量出土文物,根据14C(一种化学元素)停止新陈代谢的最后时间,推断年份。但是,还在新陈代谢的生物,用这个方式不太科学。
3、给树照CT。这个方法不但对于树龄大的茶树不太可靠,而且可行性不靠谱。
4、生物锥刺法。通过锥刺微创方式,取茶树的树心标本来进行测量。该方法破坏性显而易见;同时为了一个树龄大动干戈,也划不来。
另外,也还可历史推测。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比较可行的树龄测量方式。
做这件事之前,要先充分了解山头历史,搜集尽可能多的文献资料。
但是,虞富莲在《中国古茶树》一书中说:假设按历史推断观点做为判断古茶树树龄问题的依据,那千年古茶树树龄基本都是依托记载、传说在推测。这能作依据吗?记载可以伪造,传说可以现编,推测可以信口雌黄,所以也不足为凭。
然而,我们为什么还动不动就说树龄呢?为什么还那么积极去宣传古树茶树龄呢?
古树茶树龄的具体化,其实对于茶叶企业和从业者而言,是营销策略,无非是渲染资源稀缺,不是一般人能买得到;无非是想把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把部分茶品奢侈化。说到底,是盯着你口袋里的钱。
好多营销思路,都是以树龄为茶叶品质好坏标准的,但这不见得正确。从品饮感受来看,古树茶某些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那些不完全是树龄带来的,而是跟生长环境、生长形态有关。
大多数消费者是没有基本辨别能力的。不会判定而热衷于古树茶,一般是在进行炫耀性消费,和买LV、GUCCI没有多少区别。
消费者不应盲目追捧古树茶,纠结于树龄,这对于合理消费和普洱茶健康发展,或许有更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