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所说的台地茶,主要有这么几个特征:树龄不是很长,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密集性种植,一方面根系入土较浅,吸收不到土壤深层的养分,另一方面由于密集性种植,土壤提供不了足够的养分。由于天然养分不够,人工裁剪以促进茶树更新生长。因其“圈养”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如“放养”的茶树来得更原生态、更原汁原味。
所谓乔木、古树,实质上就是“放养”的茶树,区别于台地茶,主要有这样的特征:树龄比较长,种植密度低,根系深入土壤,充分吸收各种天然养分,与周遭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共生共长,适应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规律,适者生存,靠自身的能量抵御各种风险灾害。作为个体,茶树其实已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具体到易武台地、乔木、古树的特点,首先是共性:一脉相传的树种、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决定易武茶均有入口绵柔、回甘清甜、久泡仍有甜韵的特点。比较大的区别在于:厚度、耐泡度、回甘回甜的持久度、喉韵的深度以及口感的平衡度。
所谓厚度,也可称为饱满度,是由茶的内涵物质的丰富程度决定的,茶叶泡开后,给到口腔饱满、厚重之感,是谓饮之有物,有厚度。茶树吸收土壤的养分越多,内涵物质相对也更为丰富些。
耐泡度、回甘回甜的持久度同样与内涵物质的丰富程度息息相关,茶叶的内涵物丰富相对要更为耐泡、回甘回甜也更为持久。
喉韵的深度是分辨树龄长短的一个关键,树龄较短的易武茶,回甘回甜往往只停留在舌面,或只表现在口腔,只有树龄较长的易武茶,才能享受到其甘甜及喉,树龄更长者,甚至有甘甜直达胸腔之感。
口感的平衡度主要指易武茶的苦、涩、酸、甘、甜等各种味道的平衡性。因“圈养”的特性,台地茶在口感平衡度上要差一些,苦涩度更高,甘甜偏弱;而作为“放养”的乔木古树茶,口感平衡度表现要优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