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武,关于易武茶,我们谈论了太多。大多数时候,谈论因茶而起,终于“易武为后”、终于“香扬水柔”。我们对易武茶的所有认知仿佛都由这两个词构成,困乏的词汇量,覆盖了我们对易武茶的描述,这是捷径,也是遗憾。
今天,我们不谈易武为后,不谈香扬水柔,我们要谈一谈易武大树茶的未来价值。这个话题缺少诗意,但谈的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所以它有一定的想象力。
当我们谈论“易武大树茶”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这篇文章要谈的是易武大树茶的未来价值。这个话题首先要界定的概念就是“大树茶”。在讨论之前,首先要确定我们所说的“大树茶”是同一回事,我不想妄图去进行全新的诠释,只想在一片混沌之中找出一些可靠的线索。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谈论“易武大树茶”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这篇文章中要讨论的易武大树茶,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要有多老?
在普洱茶的话语之间游走,你经常会很困惑。有人说,“古树茶”应该叫“老树茶”更合适;也有人说100年、300年、500年以上的茶树才叫古树。当测树龄本身都还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讨论这些具体数字会有什么意义?
换个思路,“大”是相对于“小”而言的。在普洱茶语境中,多大算大?这是认知的问题,我在这里不会告诉你大树茶应该有的直径、树幅和年龄,因为这些看似确定的参数其实都是不确定的,还不如妥协说大树茶就是那些比小树茶大的树。我们接下来的所有的讨论,都要建立在对比之中。暂时不去纠结大树茶到底有多大,我们只讨论,与小树茶相比、与古/老树茶相比,“易武大树茶”这个概念以及概念所解释的实在,在未来会具备哪些竞争价值。
小产区,以及易武茶迭代速度
其一,我们观察发现,很多人喝了多年普洱之后,最后归于易武茶。这可能是一个概率事件,如果你说你的朋友最终归于老班章,我也无力争辩。
其二,易武茶区的迭代速度很快,曾经的正山、麻黑、落水洞变成了近两年的弯弓、国有林、天门山。如果你今天还只提麻黑、落水洞,别人会觉得你一定落伍了。不断带来新的惊喜,这也是让易武茶区一直保持热度和活力的原因之一。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正在发生的事情,其根源是因为易武资源的丰富性带来的,这种丰富性,来自时间的遗产。我们获得的惊喜,其实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要谈论易武大树茶而不是其他茶区的便利所在。谈论易武的大树茶和谈论其他茶区的大树茶,有区别么?有。因为易武的大树茶有质和量的有力支撑。
常理而言,我们的预测和判断来自于来过去的经验,但这种判断也可能是不可靠的。在商业上,通过经验的判断其实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那么,我们就必须回到字根源的推动力上去寻找答案。口感,应该是普洱茶的根源推动力之一。
大树茶的生长年份更长,根系扎的更深,更容易形成较为平衡的口感,很多过去的经验都支持大树茶在存放过程中的优势,这个共识决定着生产,加工和消费的趋势。两年前,李扬写过一篇文章《“失控”的易武茶之魂:易武茶原料的价值及其“涌现”》,李扬在这篇文章中着重谈了易武茶的“淡”,文章中有一个重要观点:易武茶的醇和,就像是一个密码,这种密码背后是人类对茶树数千年的改造。易武茶的这个密码蕴含了人类的智慧,蕴含了生命的力量。
关于茶之魂,它究竟要做什么?易武茶之魂要做的是“人需要消耗茶”“茶要尽可能好喝。”易武大树茶,就是易武茶原料价值的涌现之一,特别当我们用“小产区”的系统来对该区域进行考量,大树茶的各方面价值就会显得特别重要。
前段时间,邓增永先生的一篇文章很火,这篇文章题目为《普洱茶的盛世危言》,邓增永先生在总结归纳普洱茶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轨迹,也指出了这个行业未来的机遇所在。他在这篇文章再次提出了小产区对未来普洱茶发展的重要意义。邓增永先生的文章还提出了小产区要符合的三个标准:出产品质卓著的茶叶产品;具备独特且相对一致的品质风格;具备足够数量的稳定规模出产。
易武的大树茶,正是具备以上三个标准的存在。
易武大树茶的未来价值在于时间的叠加
3月底,我在易武采访。一天下午,茶农老张从家附近的茶园采了不到10公斤的鲜叶回来,放下竹筐,老张就直接烧火下锅炒茶了。我问老张,这鲜叶不用摊晾萎凋就直接炒?老张解释说,才一小点茶叶,而且又是新品种小树茶,也卖不起价,不摊了,直接炒了。从加工的角度来讲,这省下很多事情,确切的说,是节省了很多时间。
我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我是想告诉你,我们今天所谈论的一切,都与时间相关。
“大”在表面上是一个规模范畴,但是放在茶之中,其实是一个时间范畴。大树茶的品质,是时间的“慢”所沉淀的。
时间,才是未来最稀缺的资源,在喝普洱茶这件事上,“时间”的尺度早就变成了选择的过滤器,而且我们的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我们愿意花高价钱买陈年茶,买古树茶,买大树茶,其实都是在为时间买单,时间比金钱更贵。
易武大树茶在未来的价值,会在时间的流动中逐渐被构建、被凸显。它不是一个我们等待而来的结果,而是时间向前推移的过程中即将形成的趋势。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