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文献,有人说是《茶经》中记载的“神农氏”用茶解毒的故事,也有人说是西汉的《僮约》,三国的《广雅》。但毫无疑问,茶作为东方之瑰宝,历史悠久,是许多人津津乐道之佳品。然而什么对于茶友们常说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又应如何区分?
什么叫野生茶树?
野生茶树是现如今极少有人管理的乔木型茶树,树高超过三米甚至更高,茶叶种极容易变异,在同一片古茶园里可能就有五六种变异的茶种。野生茶树茶叶的嫩芽白毫极少,叶边齿也特别少,叶片较厚,不容易揉捻成条,毛茶颜色大多呈黑绿色或墨绿色,茶性较柔,质感较重,香气较特殊,口感的刺激性较低。现在市场上所谓的野生芽孢,就出自于这种所谓的野生茶树,而当地少数民族建议不要饮用,因为可能会导致微中毒现象。
什么叫过渡型古茶树?
过渡型古茶树,顾名思义乃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度形态。它们既有野生茶树的花果种子,又具有栽培型古茶树的叶芽枝梢,两者兼备,独善其中。难能可贵的是其鲜叶可直接制成普洱茶,属古树茶之佳品,因此备受欢迎。茶友们所说的“茶叶嫩叶多白毫,叶脉清晰滋味浓”古茶树多为此种。兼具内含物丰富、香气高扬,回甘耐泡等优良普洱茶的特点。现存的过渡型古茶树,多处澜沧邦崴一带,树龄也有500年以上,实属前人留赠之贵品。它们见证了茶树进化历史的空白,极具研究价值,完整地诠释了我国原种茶树的进化历程,证实了茶树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其多样性和可塑性,也更为茶友所期待。
什么是栽培型古茶树?
“栽培型”古茶树是经人精心呵护,培育出的新品种,是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驯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综合产物,茶民们精心照料,为其除草,护其生长,却也是云南先民赠与我们的传世瑰宝。它们条索细长而紧实,色泽暗绿却香气明显,多为兰花香、蜜香等。景迈、易武、倚邦、莽枝等名古六山多为此种。
而寨子周边的古茶树,为了方便管理和采摘,进行了过多的人为干预。把茶树进行修枝和刈头来降低茶树高度,所以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的古茶树一般不会超过3米,很多人误以为只有这样的树才叫栽培型古茶树,其实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