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茶树始祖——中华木兰
2006年,经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鉴定:云南永德县境内生长着三株古中华木兰活化石。
中华木兰是在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由宽叶木兰演化而来,距今已有约两三千万年时间。茶树又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而来,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主要生长在温暖、潮湿和酸性土壤的南亚热带地区。1978年,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云南景谷植物群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并公布木兰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和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始祖。为此,专家提出,滇西南发现的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中华木兰化石、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野生茶树和最大规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是茶树始祖化石,滇西南是唯一具备茶树原产地要有茶树的原始型生理特征、有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系统、为第三纪木兰植物群地理分布区系的“三要素”地区。
永德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具有悠久种茶历史,茶叶资源丰富,共有3类12个品种,并已查明有野生型古茶树11.55万亩、过渡型古茶树1000亩。永德县于2004年至2005年对茶树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境内发现了3株古中华木兰活化石,其中原始生态保留最完整的一株树干胸围5.89米、树高30米。不久前,这个县又邀请云南大学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确定其为古中华木兰,同时还发现古中华木兰所生长的环境范围内有上百株野生、过渡、栽培型古茶树混合群落的分布,其中一株野生古茶树树干基围2.18米、树高13米。专家认为,3株古木兰活化石和古茶树自然群落的发现对研究茶树的起源、利用、驯化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据考证,茶树与古木兰化石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遗传上有亲缘关系。专家认为,云南西南部的野生大茶树有可能由该地区第三纪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进化而来。在考察过程中,王美津博士、陈可可教授发现在这三株古中华木兰生长的区域范围内,还分布着上百株野生、过渡、栽培型古茶树混合群落。其中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一株树干基围5.89米、树高30米,树势和叶片等均具明显的野生茶形态特征。
这三株古木兰活化石和古茶树自然群落的发现,对研究茶树起源、茶树发展利用以及茶树的驯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地政府正组织力量,对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的保护、改造和管理等活动进行科学评价和审查。规定严令禁止借改造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的名义采伐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对可能影响到植株个体生长或改变其生长环境的围栏、筑台、施肥、施药等管护措施,必须进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没有经科学论证和有权部门许可,不得采伐野生茶树,也不得采集其枝叶、果实及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