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奇怪了,大益的熟茶除非极个别产品这些年基本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一件几千块的茶,过几年都涨不了几百,可能连CPI都跑不赢,买来炒作,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啊!就算是仅有的生茶7542,也没多少上涨空间的,大益的数字唛号除了7742,基本已经退出了炒作,双11秒杀的人拿去投资收藏,你觉得这可能性多大?
就购买人群的划分,近些年大益线上茶类的购买主力是19-35岁的青年人,占到了大约70%,在这70%人群中学生竟然由之前的不足10%飙到了大概20%。购买主体以上班族、白领为主,这类型人品牌意识很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且消费层次不低,是未来的中层阶级的主力,但他们的经济实力还未充足到一个投资者和藏家的水平,学生自不用说,白领忙成那样,哪来的时间?
众所周知的是大益的藏家、投资者多是从事古玩、地产、酒店、奢侈品、餐饮、茶叶行业的人士,两相比较,线上购买人群和投资收藏人群完全对不上号,这如何解释?有人说,今年大益双11不是上了大小白菜吗,是有,没几片,17秒就被秒光下架了,难不成这17秒就能支撑起这4500万?
更加细思唯恐的是,既然有人认为大益的茶只藏不消费,不消耗,那么应该是库存高企,从2005年到2016年大益的总产量大概在6.7万吨,就算按照市场的观点只是消耗了20%,也就是1.34万吨,那么市场上还有5.36万吨,高库存没消耗,积压对一个企业意味着什么,死几个来回都够了,可惜大益没死,相反活的有滋有味,稳坐钓鱼台,你觉得市场的传言有几份可信?
普洱茶圈子内,有很多人不喜欢大益,几乎隔一段时间内就来黑黑大益,几乎月月都有,年年不断,号称月经帖、过年帖。或许因为大益是老大,难免被小弟吐槽一番;或是大益与普洱茶圈子不咋交流,导致双方隔阂,缺乏了解;或者说大益是巨无霸,每一个动作都会让一批人收益,也会得罪一批人,体量太大的同时,麻烦和问题也会呈几何数的递增!
今年双11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大益不再与其他茶叶对标,而是寄希望在全食品行业内打开新的局面,它的对手现在是三只松鼠、百草味、茅台、良品铺子、蒙牛、五粮液、雀巢、伊利、洋河,这是大益的一贯风格,野心十足,尽管不免有点高傲,但委实不是一种勇往直前,再攀高峰的气概。
细究之下,为什么我们看不懂大益,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大益始终与我们不是一个维度,它高维,我们低维,即双方的思维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以分析别的企业的方法去分析大益,当然会撞得满头包!
接下里是放下成见,重新认识大益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