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探寻茶汤中的意境之美

时间:2023-09-01 11:13来源: 茶艺师联盟 作者:佚名浏览:
您听说过茶汤中能显现山水画吗?这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分茶。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描述的便是诗人写草书、做分茶游戏的情景。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独特技艺,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流行,并运用于宴会、聚会时的一种很高雅的斗茶
普洱茶
您听说过茶汤中能显现山水画吗?这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分。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描述的便是诗人写草书、做分游戏的情景。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独特技艺,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流行,并运用于宴会、聚会时的一种很高雅的斗茶游戏中,也叫茶百戏、汤戏、茶戏,由于茶汤中形成的图画在风格上很像水墨画,又叫水丹青。
然而,茶百戏在元代后开始衰落,到近代后销声匿迹。庆幸的是,这项失传百余年的技艺,于2009年在武夷山由茶文化专家章志峰恢复了。2010年分茶技艺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这项流传于点茶时代的经典文化重新焕发光彩。
 
茶百戏和闽北的渊源
宋代分茶的盛行和闽北有密切渊源。首先是福建闽北一带作为贡茶的重要基地并出产著名的点茶工具——建盏,分茶活动较为盛行。有关闽北的分茶描述多见于古诗文。据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茶具”记载:“雷州铁工甚巧,制茶碾、汤瓯、汤匮之属,皆若铸就,余以比之建宁所出,不能上下也。夫建宁名茶所出,俗亦雅尚,无不尚分茶者。”说明当时在闽北一带分茶十分盛行。
 
宋代闽北一带分茶的推广得益于大批文人的传播
闽北武夷山一带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胜地,并被朝廷列为贡茶生产基地,又有全国八大名窑(建窑)之一,是文人的常到之处,许多喜分茶的文人、道家到闽北后促进了闽北分茶的推广,这在许多文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南宋著名诗人、道家白玉蟾将武夷山作为他主要的修炼之地,在武夷山设有著名道观“止止庵”。他在《风台遣心三首》中记载:“数时长病酒,今日且分茶。”在《晓醒追思夜来句四首其二》中记载“越样月明浑不夜,个般天气好分茶。”宋代武夷山一带作为理学文化中心,分茶也得到理学家的推崇。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老师、著名理学家刘子翚(武夷山人)喜爱点茶、分茶,在《分茶公美子应预为白晒之约》诗中云:“聊分茗碗应年例,故有筠笼来海涯。”朱熹父亲朱松也喜爱分茶,在《答卓民表送茶》诗中云:“搅云飞雪一番新,谁念幽人尚食陈。髣髴三生玉川子,破除千饼建溪春。”
福建路安抚使王之望喜分茶,在《满庭芳》记载:“建溪初贡新芽。……一碗分云饮露,尘凡尽、斗牛何赊。”描述了在闽北分茶的情景。宋建安人(今建瓯)徐集孙在《寄怀里中诸社友》中记载:“何时岁老梅花下,石鼎分茶共煮冰。”宋浦城县令•曾丰在《中都邂逅新崇德宰范纯之为同馆着语赠别》中记载:“乘时长得意,毋忘夜分茶。”
 
杨万里喜欢分茶,诗文中多有分茶的描述,在《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诗中写道:“鹧斑碗面云萦宇,兔褐瓯心雪作泓。”生动地描写了闽北用建茶、建盏进行茶百戏演示的景象。强至在《谢通判国博惠建茶》写道:“建溪奇品远莫致,……拆封碾破苍玉片,云脚浮动瓯生光”。描写用建茶分茶时盏内形成云脚浮动景象。欧阳修在《次韵再作》写道:“建溪若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夸……泛之白花如粉乳,乍见紫面生光华”。描写用建茶分茶时盏面汤花的景象。陆游是分茶能手,诗作中常有分茶的描述,在建州(今建瓯)时亦留下了描写了用兔毫盏点茶、分茶的诗:“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苏轼的茶诗中也多处写到闽北制茶、点茶和分茶的情景,在《试院煎茶》中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描写了在闽北点茶、分茶的情景。另外在释惠洪、王安中、王庭珪、袁燮等人的诗文中都有闽北点茶、分茶的描述。
 
宋代闽北武夷山一带的斗茶活动也促进分茶的开展
蔡襄在《茶录》中记述:“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宋代文人晁补之也有关于闽北斗茶的记载:“建安一水去两水,相较是如泾与渭?”苏轼在《和蒋夔寄茶》中云:“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著名诗人、道家白玉蟾(名葛长庚)擅长分茶,也喜斗茶,在《冥鸿阁即事四首其四》中云:“睡云正美俄惊起,且唤诗僧与斗茶。“在《沁园春》中云:“斗茗分香,脱禅衣夹,回首清明上已临。”说明当时闽北一带盛行斗茶,斗茶之盛行也促进了闽北分茶的开展和技艺的提高。描写宋代闽北斗茶场面的作品以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较具代表性,这首斗茶歌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武夷山斗茶的盛况,诗中的分茶高手章岷也是闽北浦城县临江人。
 
朝庭和文人点茶、分茶推崇使用闽北的建茶和建盏,客观上促进了闽北一带分茶的进行。首先,朝廷点茶、分茶推崇使用闽北的建茶和建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和蔡襄《茶录》是关于点茶、分茶的专著,书中推崇使用建茶和建盏。据《大观茶论》记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说明宋时闽北制造的龙团凤饼,已得到皇帝“名冠天下”这样至高无上的赞誉。蔡襄在《茶录》中推荐建茶称:“惟凤凰山(闽北地名)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还特地推荐建窑生产的兔毫盏,他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说明闽北一带的兔毫盏备受推崇,特别适合于点茶、分茶。另外,宋代许多文人点茶、分茶也十分推崇使用建茶和建盏。许多文人如杨万里、陶谷、陆游、李清照等人既留下了描述分茶的文学作品,也留下了赞赏闽北建茶、建盏的诗文。陶谷在《清异录》中就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的记载。李清照在《鹧鸪天》词中写道:“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陆游喜分茶也喜建茶,在《陆游全集》中涉及茶事诗词达320首之多,大部分与建茶有关。他对北苑茶、武夷茶、壑源茶多次品尝,留下不少有关建茶的绝妙诗句,如“建溪官茶天下绝”、“隆兴第一壑源春”等等。此外,在梅尧臣、宋子安、沈括、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一大批文人学士的文学作品中也倍加赞美建茶和建盏,由于大批文人学士的宣传,既促进了闽北茶叶和茶具的生产,也促进了闽北分茶的普及和开展。
 
元、明代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分茶流传
元代后由于点茶法逐渐被泡茶法取代,分茶不再盛行,但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点茶、分茶流传。元代诗人许有壬在《咏酒兰膏次恕斋韵》中写道:“混浊黄中云乳乱,鹧鸪斑底蜡香浮。……从此武夷溪上月”描写武夷山点茶、分茶情景。元代崇安人刘说道在《咏头春贡茶》诗中云:“灵芽得春先,龙焙收奇芬。进入蓬莱宫,翠瓯生白云。”明代崇安人邱云霄在《酬蓝茶仙见寄先春》中记载:“品落龙团翠,香翻蟹眼花”。另据明代程敏政在《病中夜试新茶简二弟戏用新除体》中记载:“建溪新茗如环钩,土人食之除百忧。呼童满注雪乳脚,使我坐失平生愁”说明元、明代武夷山仍制作团茶,并有点茶、茶百戏流传。
 
清代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点茶法流传
据清代朱彝尊在《御茶园歌》记载:“小团硬饼捣为雪,牛潼马乳倾成膏”。说明武夷山当时仍有制作点茶原料饼茶。清代高士奇在《临江仙.试新茶》中记载:“建安新拆旗枪,……银瓶细箬ruò总生香。清泉烹蟹眼,小盏翠涛凉”。说明当时闽北仍有用银瓶点茶流传,而点茶与分茶是密切联系的。另据李卷在《茶洞作武夷茶歌》记载:“乳花香泛清虚味,旗枪浮绿压醍醐”。描述了点茶法形成的茶汤泛起白色的乳花和醍醐。说明当时武夷山仍有点茶法流传。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普洱 原料 茶叶 茶具 茶园 泡茶 饼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给自己找一个茶汤的对手
给自己找一个茶汤的对手
让茶汤看起来粘稠并喝起来甜甜
让茶汤看起来粘稠并喝起来甜甜
茶汤里有茶沫的三种原因
茶汤里有茶沫的三种原因
一杯茶汤看出老白茶的好坏
一杯茶汤看出老白茶的好坏
茶汤者洗涤疲惫也
茶汤者洗涤疲惫也
解析普洱茶汤浑浊的四种原因
解析普洱茶汤浑浊的四种原因
茶汤表面的白色雾气是怎么回事
茶汤表面的白色雾气是怎么回事
茶汤的整体亮度值是衡量一款茶
茶汤的整体亮度值是衡量一款茶
品茗杯壁厚薄对茶汤质量影响
品茗杯壁厚薄对茶汤质量影响
为什么你泡的普洱熟茶汤色很黑
为什么你泡的普洱熟茶汤色很黑
普洱熟茶汤中美丽的“金边”从
普洱熟茶汤中美丽的“金边”从
禅洱茯茶茶汤特点
禅洱茯茶茶汤特点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