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闲话宋时斗茶记

时间:2023-09-07 09:21来源:山脚的人 作者:佚名浏览:
古代文人斗鸡、斗蟋蟀的癖好由来已久,在古书中有不少的描绘。对此许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代文人有斗茶习俗的似乎就不多了。 斗茶,也叫斗茗、茗战,它的缘起可以上溯到宋代。当时社会上饮茶的风气极盛,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
普洱茶
古代文人斗鸡、斗蟋蟀的癖好由来已久,在古书中有不少的描绘。对此许多人都很熟悉,但知道古代文人有“斗”习俗的似乎就不多了。
“斗茶”,也叫“斗茗”、“茗战”,它的缘起可以上溯到宋代。当时社会上饮茶的风气极盛,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艺活动,宋代朝廷也特别崇尚品饮,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也就由此而生。
浪漫的宋代文人则进一步把这一“高级娱乐”推而广之,在茶品、行茶会、茶具等方面有了相当高的追求,使得斗茶风习更加风雅卓著。
福建建安首开宋代斗茶风范,这是与该地盛产茶类佳品“建茶”有关。当时斗茶所选的茶叶大多为建茶中的白茶,此外,也有用武夷茶的。苏东坡有一品茶诗云:“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即指此物。斗茶者对源质水的要求也极为严格,特别讲究用水的功夫。一般的斗茶者多选用泉水、江水等活质水源,高雅一点的也用植物沥水。
 
选用好茶叶、源水和茶具之外,就开始正式比斗了。斗茶者先将茶碾成细粉,置于茶碗中,然后用沸水注入,使茶与水融合到最佳程度。
在比斗过程中,首先要看茶末是否浮在水面上,如果茶末浮而不沉,不能与水交融则表明茶未碾细;其次是比茶的颜色,对白茶来说,茶色越白越好,其它色种越纯者其品级就愈高。斗茶者在品饮过程中也有很多讲究,要求能真正品玩鉴赏饮之“真味”,领悟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真谛”。
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对斗茶游戏作过精彩的描绘。最著名的是北宋茶学家蔡襄,他在《茶录》中仔细刻写了斗茶的过程和斗茶的要诀,提出斗茶赢家的标准要:“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苏东坡也有:“斗赢一水、功敌千钟”的词句说明赢家的“功不可没”。
一代名相范仲淹在其《斗茶歌》中云:“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勾划输赢两家心态,“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则写出了斗茶清香四溢的场面。
文人们斗茶的雅俗很快传入民间,并迅速风行开来,成为一种时尚。各地的城镇墟市还建立了许多专门用来斗茶品茗的场所茶室,连处在深山老林里的佛门静地也大兴斗茶之风。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饮茶 茶具 茶道 品茶 茶味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菊花茶
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菊花茶
福建安溪启动“十大金牌茶庄园
福建安溪启动“十大金牌茶庄园
福建安溪:茶业二次腾飞命题的
福建安溪:茶业二次腾飞命题的
在茶面前我只想做个安静的孩子
在茶面前我只想做个安静的孩子
茶会越来越雅了
茶会越来越雅了
清晨和一盏茶相遇
清晨和一盏茶相遇
喝茶7不饮原则
喝茶7不饮原则
乡下的茶
乡下的茶
喝茶 仅仅是喜欢而已
喝茶 仅仅是喜欢而已
我们为什么要饮茶呢
我们为什么要饮茶呢
母亲的明前茶
母亲的明前茶
用心去沏一壶好茶像是用心去结
用心去沏一壶好茶像是用心去结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