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宋代有怎样繁盛的茶文化

时间:2023-09-09 10:28来源:中国茶网 作者:未知浏览:
宋代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文化艺术的繁盛。而茶道正是文化艺术的很好载体,在频繁的茶事活动中,文人们对诗作画;佛教徒藉茶静心、悟道、表法;道教徒以茶体道、养生;官员们组成汤社互相交流,针砭政事。茶道的兴盛是自上而下的,从宋太祖赵匡胤伊始,宫廷中就已设制了专门
 普洱茶
 
  宋代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文化艺术的繁盛。而茶道正是文化艺术的很好载体,在频繁的事活动中,文人们对诗作画;佛教徒藉静心、悟道、表法;道教徒以体道、养生;官员们组成“汤社”互相交流,针砭政事。茶道的兴盛是自上而下的,从宋太祖赵匡胤伊始,宫廷中就已设制了专门的茶事机构,宫廷贡茶有明晰的分级,茶仪已经有明确的定式约为礼制。皇帝还经常以贡茶笼络群臣,赏赐来使。而在民间和低层社会,茶的应用更为通俗和人性化。百姓们以互相赠茶,相约饮茶为表达善意、谢意的常用手段——搬来新住户,旧邻里要“献茶”致喜;招待客人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礼”等等。至于斗茶,在民间与宫廷同样表现出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独一无二的宋时茶人
 
  宋代的茶人在茶史上具有很明显的独特性。这是因为宋代的优秀茶人从人数到茶道技艺精深程度,以及对茶道形而上层面的理解都已登峰造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宋徽宗赵佶、《茶录》的作者蔡襄,以及大文豪苏轼。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宋徽宗在位25年(1101~1125年),是北宋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他上任后不久,就重用了被后人称为“六贼”的蔡京等人,他们怂恿宋徽宗挥霍排场,把宋神宗时期所积累的国库挥霍一空,为了维持皇家气派,蔡京一再修改茶业贸易政策,从茶商茶农搜括利益。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自茶法更张,至政和六年,收息一千万缗,茶增一千二百八十一万五千六百余斤。”这除了说明宋代奸臣精于搜括,同时也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茶业贸易的繁荣。
 
  至于宋徽宗,毋庸置疑是个昏君,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还是一个境界颇高的茶人。宋徽宗因撰写《大观茶论》,而被载入茶史。《大观茶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20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也颇为广泛,分为绪论、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辨、白茶、罗碾、盏、筅、瓶、勺、水、点、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等20个名目。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俗等均有详细记述。在书中宋徽宗不仅考察了茶的物理属性,还对茶区的气候、风物有着相当客观的解读,他还将茶道归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4个层面,由外而内,由浅及深,由感受到精神层面,以致上升到“道”的层面。不仅如此,据说宋徽宗还精通分茶、茶百戏等技艺,可谓茶中大家。
 
  早于宋徽宗,宋朝还有一位茶道大家蔡襄,他的着作《茶录》及他研发出的一系列贡茶、制茶、烹茶方法,为后世茶道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蔡襄(1012~1067年),北宋兴化仙游(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着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世。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质量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着。
 
  除了这两个人,宋代还有一位茶人不得不提,这就是苏轼。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常常将茶事与茶友入诗,书字,为后世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反映了诗人放旷随缘的生活方式,和对茶的偏爱程度。在杭州任刺史期间,苏轼最喜结僧友尝新茶,其中一句咏“白云茶”的诗中写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生动描写了采收季节的茶区风貌。作为诗人茶人的苏轼还经常以茶喻世,以茶言志,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同时,佛、道皆通,作为思想家的苏轼也常常借由茶来体道悟真。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次因病告假,游至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兴之所致,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这首诗用典渊博:用到佛教典故、茶文化典故、文学典故等等,在思想层面表达出诗人“无我无茶”的至高境界,可谓一首有体验,有境界的“禅诗”。
 
  平淡出天真——宋代茶道具
 
  由于饮茶制茶方式与唐代有较大的区别,宋代的茶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茶礼的形成、规范,宋代的茶具法度更为严密,形制更加统一。宋徽宗与蔡襄都在其着作里以相当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宋代茶具,到了南宋审安老人以《茶具图赞》,将茶具以拟人的方式记录并礼赞,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对于图赞中的“十二先生”,审安老人还不厌其烦的一一批注“赞”文(注)。
 
  同时,随着宋代制瓷技术的发展,瓷质茶具的器形与釉色达到历史的顶峰。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都出产过大量的精美茶器,有一些名窑被指定专供皇宫和皇帝本人使用,被称之为官窑。五大名窑外,专为皇室烧制茶具的还有建窑。建窑所出产的“建盏”底部有“供御”之类的字样,因为皇室的青睐,也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还作为贵重贸易商品出口海外。热衷于茶道的日本留学僧人和使节们不惜花重金购得一只,珍视为“唐物”,世代收藏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与建窑之外,一些民间瓷窑也烧制过名闻中外的传世茶具,如德化窑、邢窑、长沙窑等等。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茶风俗 普洱茶 普洱 收藏 茶叶 饮茶 茶具 茶道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2017第五届中国国际(河北)茶文
2017第五届中国国际(河北)茶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体
聊聊中日在茶文化方面各自做的
聊聊中日在茶文化方面各自做的
茶文化5000年大事纪年表
茶文化5000年大事纪年表
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2017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
2017年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
“茶香飘羊城”各界专家谈茶文
“茶香飘羊城”各界专家谈茶文
第11届济南茶博会圆满闭幕,打
第11届济南茶博会圆满闭幕,打
这家茶文化博物馆的运营之道
这家茶文化博物馆的运营之道
第二届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
第二届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她的茶文化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她的茶文化
茶文化因仪式感而源远流长
茶文化因仪式感而源远流长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