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爱茶就得走进茶文化

时间:2023-09-11 09:53来源:云南普洱茶 作者:佚名浏览:
茶文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你所知的茶文化就是对的吗?!这里让小编给你细细解说吧。 【茶礼仪】 首先是茶的礼仪,这一步别小看它,可厉害呢! 【敬茶礼仪】 标准的上茶步骤是: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首先将茶盘放在临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备用桌上,然后右手拿着茶
普洱茶
茶文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你所知的茶文化就是对的吗?!这里让小编给你细细解说吧。
茶礼仪】
首先是的礼仪,这一步别小看它,可厉害呢!
【敬茶礼仪】
标准的上茶步骤是: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首先将茶盘放在临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备用桌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上去,置于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后,杯耳应朝向右侧。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为客人敬茶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双手奉茶,切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将其浸入茶水,污染茶水。在放置茶杯时,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动时容易撞翻的地方。将茶杯放在客人面前与右手附近,是最适当的做法。
【续茶礼仪】
为客人端上第一杯茶时,通常不宜斟得过满。得体的做法是应当斟到杯深的2/3处,不然就有厌客或逐客之嫌。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为之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
 
品茶的礼仪】
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大家“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所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随便”。在一般情况下,若向主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是很不礼貌的。主人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起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不要视而不见,不理不睬。当其为自己续水时,亦应以礼相还。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
  如果对方为自己上茶、续水时,自己难以起身站立、双手捧接或答以“多谢”时,至少应向其面带微笑,点头致意,或者欠身施礼。不喝的凉茶、剩茶,千万不要随便泼洒在地上。品茶时,应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持杯耳。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样做,或是煞有介事,或是动作粗鲁,或是不够卫生。
使用带杯托的茶杯时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动杯托。也可以用左手,将杯托连茶杯,托至左胸高度,然后以右手端起茶杯饮之。
  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万一有茶叶进入口中,切勿将其吐出,而应嚼而食之。
盖碗茶时,可用杯盖轻轻将飘浮干茶水之上的茶叶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烫的话,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只茶杯去来回倒凉茶水,最好待其自然冷却。
 
【汉服】
接着喝茶的茶意兴起,给大家顺便科普一下汉服吧。在这茶浓情意浓的情况下,怎么能少了我们的传统国服“汉服”呢?最近汉服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但很多人都在想,今天还有必要穿这么古老的衣服吗?传统汉服究该怎么穿才正宗?
“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可能很多人这么以为。汉服实际上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即左襟压在右襟外面,看起来衣领开口朝右。按古代习惯只有逝者等特殊情况才穿左衽的,这点一定要注意;无扣即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隐藏起来,以系带为主。
汉服始于黄帝,他“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说以衣在上象征天,以裳(裙)在下象征地,所以衣裳就是乾坤。黄帝定下衣冠制度,示天下以礼。从那以后,汉服一直延续下来。到了清代实行“剃发易服”,不许普通人穿汉服,但因为当时阻力太大,清朝又有了“十从十不从”的规定,其中优伶大多需要扮演古人便允许穿汉服,他们便一直穿到今天。不过,长袍子的戏服是职业装,又相对随意,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汉服。唐装、马褂也不是汉服,是根据满服和西方服饰改良而来的款式。
 
踏青时,千万别把从网上淘来的戏服当汉服穿上去游玩。看古装剧,古人出门前从头到脚忙个不停,这是古人真实的生活场景。除了外穿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也是汉服的一部分。简单说,必备的有首服(冠或簪钗),然后有足衣(布鞋、绣花鞋、靴、木屐等),腰间可坠玉。衣服的话,首先是亵衣、亵裤(相当于现在的内衣内裤)、中衣、中裤、中裙(类似于衬衣)。再外层就是袍子、袄子或单衣了。以唐代为例,男子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袜,头上束发,接着穿中层衣,裤子、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头上戴巾子,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者缺胯衫、靴子,头上再裹上幞头,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佩戴若干佩件,比如玉佩、金龟等。
汉服在各个朝代虽有变化,但却难以按朝代划分,因为很多款式流行的时间远远跨越了朝代的分隔,并不专属于某个朝代。比如唐朝出现的圆领衫一直穿到明代,而他们的内衣依旧是交领的。
汉服唯一不变的是礼服,即“深衣”。深衣出现在春秋战国,男女通用。这是一种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缝在一起包住身子,将身体深藏,显得雍容典雅。再加上两腋下嵌入的矩形面料,所以活动起来很随意,“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深衣最完整体现了华夏文化特征: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现代人穿上宽大的汉服,走路一不小心会被绊倒,古人天天怎么穿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需担心。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以深衣为代表,宽袍大袖,飘逸脱俗,尺寸要求严谨,一般外出才穿,居家穿中衣。如同现代人一样,谁在家还西装革履呢,不然累死了。普通人很少穿深衣,一般穿窄袖和中袖的汉服。比较清贫的人家则穿“短褐”,这里的“短”不是指长短,而是说衣服竖裁而成,上衣长度大都在臀部和膝盖上下。“褐”指麻料和兽毛编织的衣物。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做深衣用“绸缎”,厚实耐用,带提花;做内衣用“罗”,轻薄软透有孔眼;做衬衫(中衣),用“绫”,薄而坚韧,带素纹。唐宋以前,百姓穿麻布做的衣服,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后,普通人才穿上棉质衣服。
汉服最初没有扣子,也没有拉链,这该怎么穿。汉服的特点之一是系带,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就算有扣子,也是隐扣,一般不在显眼处使用,直到明代有个别款式的服装才使用有限的纽扣,据说这是汲取了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不过,相比扣子和拉链,系带也很方便,它既是扣子也是腰带,布料有摩擦力,也不用担心打结、变松,甚至“走光”。
 在旅游景点,供游人照相穿的汉服有很多明扣,这不是纯粹的汉服,只不过打着汉服的幌子赚钱罢了。
 
现代人穿汉服,喜欢什么颜色就穿什么颜色。在古代可没这么任性,穿错了是要被问责的。当时制衣工艺落后,基本靠植物染色,因此色彩有限,正色只有六种,蓝、红、绿、金黄色、鹅黄色和紫色,其中最廉价的是蓝草制靛的蓝印花布。
当时,政府有严格规定,不是想穿什么颜色就能穿的。对官员而言,官服有四季之分,比如汉代的朝服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等。后来颜色开始代表等级,比如唐代,三品以上官是紫色,然后到五品官是浅绯(红)色,七品官则是浅绿。对于平民,衣服更不能乱穿,否则就是“逾制”,宋代庶民只许穿白色衣服,明代百姓所穿的衣服必须避开黑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色。不过,这些规定往往只在朝代开国之初执行严格,到朝代末期就少有人干涉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盖碗茶 喝茶 普洱 工艺 茶叶 饮茶 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日茶道大师佛头山下论茶文化
中日茶道大师佛头山下论茶文化
少说茶文化多喝茶
少说茶文化多喝茶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
茶业“两展一节”连动传承茶文
茶业“两展一节”连动传承茶文
“黑茶文化”应定位为“傩茶文
“黑茶文化”应定位为“傩茶文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员
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员
中国(包头)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中国(包头)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茶文化与陶瓷文化
茶文化与陶瓷文化
从盖碗说起—浅谈中国茶文化
从盖碗说起—浅谈中国茶文化
茶宠是一种茶文化信仰的表现
茶宠是一种茶文化信仰的表现
金华茶文化研究会调研组开展“
金华茶文化研究会调研组开展“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
“湘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发展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