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聊聊中国茶道精神

时间:2023-10-20 09:29来源:苏州老杨说茶 作者:苏州老杨说茶浏览:
什么是茶道?有很多种解释和理论论述。其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这样的: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种观点
普洱茶
什么是茶道?有很多种解释和理论论述。其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这样的:“茶道,就是品赏的美感之道。它通过沏、赏、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种观点是把茶道简单归结为品茶的审美,是一种美学的范畴。老杨认为中国的茶道的精神远远不是美学意义上对品茶的审美。中国茶道的精神体现的是5000年中华文明对世界本源的探索和对人性的认知。
一、茶道的起源与中日两国茶道的发展简述
毋庸置疑,茶道起源于中国。从现有文献资料可知,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因此,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兴盛于唐宋时期的浙江余杭径山寺"径山茶宴",被两次入宋的日本高僧千光荣西带回国推广发展,成为了日本茶道精神与仪轨形成的坚实基础。他归国时带去了天台山茶叶、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礼法,写了日本第一本专门茶学书籍《吃茶养生记》,介绍种茶、饮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誉为日本的"茶圣"。
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在继承和发展中日两国茶道精髓的基础上,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他对日本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于茶道本身就是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因此,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千利休认为茶的最高境界是“无茶”。千利休有一首有名的诗,来说明他的茶道精神: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千利休的成就之一是使得饮茶这一活动充满了庄重的仪式和深义。茶道的每个细节,从耐心地将水煮沸到取茶泡茶,都非常切合禅宗哲学关于谦恭的信条,关于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以及对万物转瞬即逝的重要性的感悟。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究其根本还是建立在中国佛教禅宗思想基础之上。
有一种理论认为“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老杨倒是不这么认为。中国的茶道出现最早,最先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中国的茶道从某方面讲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规范的茶道仪式更利于茶道精神的传承,但是中华文化更注重兼容并包与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茶道形式虽有变化,但是其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没有改变过,中国茶道从未湮灭过,依然以勃勃的生机不断传承和发展着。
二、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什么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他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
台湾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台湾的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此外,台湾的周渝先生也曾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据陈香白教授研究,他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种种说法不一。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各家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这是因为中、日、韩三国茶道的发展根基就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三、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茶道精神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有儒家文化思想、道家文化思想、佛教文化思想三个方面构成。这三面思想对与茶道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道法自然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
儒家思想中追求的是“天道”,茶道对于儒家学说而言就是通过茶事中的感悟来体悟天道。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和”就是恰到好处,指不同事物或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它涉及世间万物,也涉及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又扩展到极为广泛的文化范畴,其内涵极为丰富。中国茶文化就是在中庸和谐特性的中国人创立发展的,因而讲究和谐是中国茶文化内在特质。
儒家认为:要达到中庸和谐,礼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就说过“礼
之用,和为贵。”礼是中国古代调整人际关系的根本和行为规范,
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礼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对自身的追求;二是如何对待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礼的精神自律与待人,整个社会就会处于非常和谐融洽的状态。由于儒家的重视和提倡,中国人特别看重礼,言行举止都希望并力图讲礼,合礼。中国茶道重视茶事礼仪、重视文化传承和身心感受,就体现出了儒家重礼的精神内涵。
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以至发展到创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茶道的本质,是从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佛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生活中去契悟大道。以茶道的修行来净空心灵,放下小我,放下执着,获得忘我无我、忘忧无忧、圆融无碍的禅悦。
四、中国茶道精神与少林混元图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块嘉靖四十四年明代皇室朱载堉所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此图粗看是一位大阿福,细看是一个胖和尚,而仔细一细看,就会发现在人脸的左侧脸部,是一个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侧脸部是头后挽个发髻的人,则是道教的代表,即老子。在这个石刻图像上佛教的释迦牟尼的脸部,由儒家孔子的脸,道教老子的脸组合而成。
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三教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三人供捧“九流水源图”,象征着儒、释、道在中华大地上的融合,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三教合一,导人向善,和谐平等,世界大同。
中国茶道根植于儒释道思想合而为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中国人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认识。中国茶道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天道,获取的是圆融无我的快乐。老杨认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可以粗率总结为:中庸和谐、圆融无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道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中国茶道生活的艺术
中国茶道生活的艺术
中国茶道艺术——盖碗茶
中国茶道艺术——盖碗茶
陆羽《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理
陆羽《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理
中国茶道茶艺的四大特点
中国茶道茶艺的四大特点
中国茶道技巧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技巧表现形式
闽南茶深延中国茶道文化
闽南茶深延中国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的变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变现形式
《中国茶道300问》
《中国茶道300问》
中国茶道之集大成者
中国茶道之集大成者
中国茶道之禅宗茶道
中国茶道之禅宗茶道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茶道礼节
中国茶道礼节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