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道以益心

时间:2023-11-04 09:51来源:汉合茶道 作者:汉合茶道浏览:
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一步步地由外到内,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如果我们只关心自我表现,或者只追求漂亮的茶具和茶席表面上的美感,却疏于涵养待人接物的温柔心、体贴心,就还没有把握住茶道的精神。 茶道
普洱茶
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一步步地由外到内,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如果我们只关心自我表现,或者只追求漂亮的茶具茶席表面上的美感,却疏于涵养待人接物的温柔心、体贴心,就还没有把握住茶道的精神。
道与生活结合,让道渐渐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道也引领我们的内心往平静、宽广、安详的境界追寻。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学习茶道,可以静心减压、提升个人魅力、打造优雅气质、陶冶情操、愉悦自己的心情、享受卓尔不凡的感受,在领略茶道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的发现自己具备了清心、优雅的气质,人会变得仔细,耐心,淡定。
 
中国茶道主要是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
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吉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道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饮茶 茶具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公道杯:茶道中的公平之器
公道杯:茶道中的公平之器
鉴别普洱茶好坏高手用这招
鉴别普洱茶好坏高手用这招
手工炒茶:不一样的辛苦成就的
手工炒茶:不一样的辛苦成就的
茶归山林人归自然:汪敬刚的白
茶归山林人归自然:汪敬刚的白
黑茶的养生功效
黑茶的养生功效
乌龙茶之漳平水仙
乌龙茶之漳平水仙
有茶相伴把生活过成诗
有茶相伴把生活过成诗
每一杯茶里都有一个王家卫
每一杯茶里都有一个王家卫
待你放下手机随我禅茶可好
待你放下手机随我禅茶可好
谈古论今泡茶馆
谈古论今泡茶馆
普洱茶的功效让你明白为什么值
普洱茶的功效让你明白为什么值
煮茶虽好但不可以乱煮
煮茶虽好但不可以乱煮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