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明朝人怎么喝茶呢

时间:2023-11-06 11:47来源:享茶乐 作者:享茶乐浏览:
国人常说:茶道,始之于唐,兴于宋,经过了元朝草原部族的入侵后,中国茶道已渐渐式微,到了明朝,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之前,我们在#古人怎么喝茶#的系列中,和大家聊过了唐朝煮茶、宋朝点茶的二三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人怎么喝茶。 唐煮宋点变沸水冲茶 在唐宋之
普洱茶
国人常说:茶道,始之于唐,兴于宋,经过了元朝草原部族的入侵后,中国茶道已渐渐式微,到了明朝,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之前,我们在#古人怎么喝茶#的系列中,和大家聊过了唐朝煮茶、宋朝点的二三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人怎么喝
“唐煮宋点”变沸水冲茶
在唐宋之际,无论煮茶还是点茶,人们都以茶末作为行茶原料,但这一手法在明代被彻底改变。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民间访察民情,看到老百姓在费力地制作进贡皇宫的龙凤团茶,十分辛苦,稍有瑕疵便要重新做,费时又浪费了不少好料。
于是,在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
从此,“唐煮宋点”变沸水冲茶。
明朝人认为,唐宋饮法反复将茶叶的汁液榨出,已经背离了草本最原始的味道,而以沸水冲泡茶叶,更能体味茶之真味,这种“瀹饮法”,在茶叶的品饮艺术上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开千古清饮之源。
但其实“瀹饮法”在唐宋时就已存在了,那时,民间多饮散茶,用的就是“瀹饮法”。
明朝人都喝什么散茶?
明代的散茶种类繁多,虎丘、罗岕、天池、松萝、龙井、雁荡、武夷、大盘、日铸等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茶类
明朝人的“泡”与“撮泡”
陈师道记载了当时苏、吴一带的烹茶法:“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佳矣!”即壶泡法。
而当时杭州一带的烹茶法与苏吴略有不同,“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
其实无论是壶泡还是撮泡,较之前代更加简便,而且还原了茶叶的自然天性。
 
许次纾与《茶疏》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人。
《茶疏》撰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这本书对沏茶方法有独到见解:
手中撮茶,把热水注入茶壶,然后迅速把茶投入开水中并把壶盖盖严。等大约呼吸三次的时间后,把茶水全部倒在盂中,然后再把茶倒入壶中,等大约呼吸三次的时间,让茶叶下沉,然后把茶水倒在茶瓯中,献给客人。
许次纾认为,茶道用具必须保持清洁,要精心呵护、仔细陈放,每次用完,更要清洗干净,茶渣“如或存之,夺香败味。”他认为秋茶品质甚佳,七八月可采一遍。
除此之外,他主张,量小方益于品味。“一壶之茶,只堪再巡。……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需涓滴,何论品赏,何知风味乎?”
另外,明朝人喝茶相当注重环境,与其说来参与茶会的人都“视茶如命”,不如说,他们更在乎当时的情景,所以,在《茶疏》中,许次纾还阐述了适合饮茶及不适合饮茶的环境: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纷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
宜辍:
作事 观剧 发书柬 大雨雪 长筵大席 阅卷帙 人事忙迫 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
不宜用:
恶水 敝器 铜匙 铜铫 木桶 柴薪 麸炭 粗童 恶婢 不洁巾 各色果实香药。
不宜近:
阴屋 厨房 市喧 小儿啼 野性人 童奴相哄 酷热斋舍。
 
明朝的“文士茶”
除了许次纾的《茶疏》之外,还有许多文士参与至茶事之中,比如唐寅、文征明、徐渭等等,他们开创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
与饮茶相关的书籍更是丰富非凡,如陈继儒的《茶董补》,朱权的《茶谱》,田艺衡的《煮泉小品》,陆树声与终南山僧人明亮同试天池茶,撰写的《茶寮记》,张源的《茶录》等等,为后人研究茶、品饮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明朝茶器的新变革——景德镇白瓷与宜兴紫砂壶的兴起
由于茶叶不再碾末冲泡,唐宋时期流行的碾、磨、罗、筅、汤瓶之类的茶具皆废弃不用,在宋代风靡一时、风光无限的黑釉建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景德镇的白瓷。
屠隆《考般木余事》中曾说“宣庙时有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最为要用。蔡君谟取建盏,其色绀黑,似不宜用。”
 
张源在《茶录》中也说“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因为明代的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黄黑纯昏,但不入茶”,用雪白的茶盏来衬托青翠的茶叶,可谓尽茶之天趣也。
除此之外,明代散茶的冲泡又直接推动了紫砂壶艺的发展。
宜兴位于江苏省境内,早在东汉就已生产青瓷,到了明代中晚期,因当地人发现了特殊的紫泥原料(当地人称之为“富贵土”)紫砂器制作由此发展起来。
相传紫砂最早是由金沙寺僧发现的,他因经常与制作陶缸瓮的陶工相处,突发灵感而创作了紫砂壶。
据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载,紫砂器制作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供春,供春是明正德年间的学仕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供春在一旁侍读,聪慧的他向金沙寺僧学习了紫砂制作技法,制成了早期的紫砂壶,供春遗留下来的紫砂作品廖廖,但他却是宜兴紫砂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人。
茶叶走出国门——郑和下西洋开创海上茶路
明三宝太监郑和于公元1405-1433年曾奉使七次远涉重洋,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等地,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每次都带有茶叶。
南亚诸国对于中国茶叶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国家正是中国从海上通往地中海和欧洲各国的中介地。元、明以后,中国茶经过这些国家传向西方,形成了一条海上的“茶叶之路”。正是通过这条途径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才开始遍及欧美。
 
古人怎么喝茶
历史更迭,朝代兴替
时光从不定格,人事永远变幻
有人说,唐宋是中国茶道的至高点,到了明朝,茶道不存、衰败已至。但今人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唐宋固然有唐宋的传承与荣光,明朝亦有自己的主张流派,不同的时势,必然造就不同的风采,并不存在孰高孰低。
若说明朝茶道衰败,那么到了如今,茶道岂非不存?
茶乃天地灵物,修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正己、修身,三世轮回、沧海桑田与佛祖论道,换来不会拈花一笑罢了,与其踏破苍生、追求无极,不如静守茶台,自问己心……
茶之一事,实则善哉!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冲泡茶叶 中国茶道 中国茶叶 茶文化 紫砂壶 普洱茶 中国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喝茶能解忧
喝茶能解忧
冠心病患者謹慎喝茶
冠心病患者謹慎喝茶
感冒發燒忌喝茶
感冒發燒忌喝茶
喝茶能补硒吗?
喝茶能补硒吗?
离不开喝茶
离不开喝茶
湖南浏阳地区“喝茶定终身”的
湖南浏阳地区“喝茶定终身”的
我爱喝茶
我爱喝茶
喝茶与品茶 解渴与怡情
喝茶与品茶 解渴与怡情
12星座喝茶
12星座喝茶
我喜欢喝茶品茗
我喜欢喝茶品茗
喝茶有风险 饮用要谨慎
喝茶有风险 饮用要谨慎
女性喝茶5禁忌
女性喝茶5禁忌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