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聊聊中日在茶文化方面各自做的加减法

时间:2023-11-06 15:44来源:铁壶银壶刘哥 作者:铁壶银壶刘哥浏览:
继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在今年2月份,日本文化厅欲要把茶道、盆景等日本传统的生活文化,作为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在国人的一片声讨之余,今天我们就聊聊中日在茶文化方面各自做的加减法。 中日茶道认知区别 提起日本的茶道,很多
普洱茶
继“韩国端午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在今年2月份,日本文化厅欲要把茶道、盆景等日本传统的生活文化,作为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在国人的一片声讨之余,今天我们就聊聊中日在茶文化方面各自做的加减法。
 
中日道认知区别
提起日本的茶道,很多中国人都会想:不就是喝喝茶,何必那么一本正经,小题大做的,如此繁文缛节,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这是部分国人对茶道的认识,但真的是我们不喜欢,还是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我们去停留、去体会、去悟道。
 
喝茶重在味道
对此日本美学家冈仓天心发表的看法是“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
“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
他还说:“中国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怀,变得苍老又实际,成了‘现代人’(He has become modern)。”
 
中日茶文化存差异
由此反映了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差异。对此老刘认为中国人喝茶的确重在“味道”,在形式上做了减法,但并非与“人生理念”没有关连。
“长久以来的苦难”也是真的,但“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国人含蓄内敛,不善表达。
但现在的时代,是需要张扬拒绝内敛的,就好比研究者要以论文完成课题的总结一样。
 
中日茶文化对比
在日本茶文化中,茶文化与茶道几乎是同义语,茶文学、茶艺术等全部汇聚在茶道之中,故有日本学者称日本茶道是“综合文化体系”。
茶道通常被认为是日本艺术的最高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
冈仓天心在他的代表作《东洋的理想》和《茶书》里,就是将茶道作为抵抗西方现代文明入侵、向全世界宏扬东洋文化精神的利器来推崇和宣传的。
 
茶道器具摆放位置
与中国的茶艺不同,所谓茶道,是一种修炼精神,调整身心的仪式,其精义包含在“敬、清、和、寂”四个字中。
敬,是尊敬长者、敬爱朋友;清,是洁净、清幽;和,是和睦、和平;寂,是悠闲入定。
简而言之,就是在与喧嚣的尘世短暂的脱离中,通过一系列饮茶的仪式,使人的精神恢复平静和清明,可见茶道与日常生活中的品茗已经没有多少关系。
 
品茗
而品茗才是初心不是吗?在对苦涩的茶味的品尝中平心静气、精神养性、参禅悟道。。。
当茶道成了约束人的规矩,不否认能将人际交往中的粗粝部分变得有些许润滑,但若成了负担,也有违初心。
所以对于中国茶道泡茶泡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于是在中国茶文化中,国人在做减法,遗憾的是有些人把“品茗”简单成了解渴罢了。。。
 
中日茶文化传承
在茶文化的传承上,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素养、素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日本茶道文化传承
中国茶文化有丰富的项目,有多彩的内容,有深厚的内涵,有精湛的审美,又有素质高雅的传承人员,但就是在减法中成了部分人的传承。
而茶道、花道与香道作为三雅道,在日本是作为重要教育环节进行传承和发扬的,中国茶文化固然深厚,禁得起整理研究,但禁不起流失。
无论是中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道,都是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将继续传承下去。
茶道于外行只是约束人的规矩,其要义在于内心平静,感情明彻,举止安详,这些无疑是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情感的首要条件。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喝茶 普洱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乌兰巴托举办了“中国茶文化电
乌兰巴托举办了“中国茶文化电
湘西州茶文化研究会研讨会暨古
湘西州茶文化研究会研讨会暨古
为期2天的“凤庆县第二十五届
为期2天的“凤庆县第二十五届
茶文化贯穿古今
茶文化贯穿古今
古丈县召开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
古丈县召开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
香文化与茶文化
香文化与茶文化
铁观音的茶文化有有哪些
铁观音的茶文化有有哪些
茶文化与儒道佛各家茶道的关系
茶文化与儒道佛各家茶道的关系
茶文化茶道的理念
茶文化茶道的理念
绵阳将举办茶文化节助力茶产业
绵阳将举办茶文化节助力茶产业
信阳召开茶文化节筹备工作会
信阳召开茶文化节筹备工作会
《茶经》中的茶文化
《茶经》中的茶文化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